
上個月,土耳其、敘利亞的強震牽動了全世界的心,廈門市不少愛心人士也自發(fā)捐款,其中,有一位居住在湖里區(qū)江華社區(qū)的年近九旬的居民王奶奶,捐了10166元。其實,王奶奶從1993年開始,就為各類公益慈善項目捐獻善款,至今已經(jīng)累計捐款162萬多元。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認識一下這位“愛心”奶奶。
走進王奶奶家中,一眼就看到了整面的榮譽證書,紅紅的一整面墻,都像是她愛心的見證。最近一次的捐款,就是上個月王奶奶通過湖里區(qū)紅十字會向土耳其、敘利亞捐贈的10166元。我們很好奇,為什么會是這樣一個有零頭的捐款數(shù)額,王奶奶認真地給我們道出了這串數(shù)字背后的“小心思”。
廈門市民 王麗華:66是順,我們很多的志愿者救援隊都到了土耳其、敘利亞,去幫助他們救災(zāi),那要他們平安順利地回來,埋在這個廢墟里面的人,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地被救出來。
從1993年開始,王奶奶的每一筆捐款,都會被她記在這個“善心善行小記”的本子里。這本小小的筆記本,被王奶奶用報紙上剪下的花字、花邊裝點,十分精巧好看。細細翻閱,足以窺見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的愛與恒心:汶川地震捐款1萬元,玉樹地震捐款1萬元,“莫蘭蒂”臺風捐款11111元……本子里,還一一記著這么多年奶奶捐助過的學生名字、考上的學校,到現(xiàn)在,她先后資助了119位學生。王奶奶的女兒黃新薪告訴我們,奶奶從困難的時代過來,深知學習的重要,所以,她才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這些學生。
王麗華女兒 黃新薪:她說現(xiàn)在這個時代沒文化不行,一定要幫助學生,這個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現(xiàn)在,王奶奶每年都會固定向市慈善總會、市教育基金會以及曙光救援隊捐款。
廈門市民 王麗華:慈善我年紀大了沒辦法去做,就讓慈善部門去做,再一個市教育基金會,是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都是國家的棟梁,是今后的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再一個曙光救援隊,他們是既出錢又出力,不怕苦不怕累,這種組織在民間做支援,這個是無名的英雄。
黃新薪說,生活中王奶奶十分節(jié)儉,雖然現(xiàn)在每個月有近九千元的退休金,但奶奶常年吃素,平日里也沒有別的愛好,日常省下來的錢,她都用在了做善事上。
王麗華女兒 黃新薪:她很節(jié)儉,像我們蘿卜買來,皮都會削掉,她就會說皮是好東西,撿起來洗一洗,用醬油蘸一下,也能做小菜。
三十年來,王奶奶在各種公益慈善項目的捐款數(shù)額累計達162萬多元,對此家人們不僅給予全力的支持,也希望能將奶奶的這份愛心一代代延續(xù)下去。
王麗華女兒 黃新薪:慈善會持續(xù)做下去,就算奶奶走了我們也會繼續(xù)做下去,這是我們做人的本分,我們應(yīng)該盡的一點能力。
廈門市民 王麗華:錢用在慈善、捐款,意義才大,才是人生的價值,活在人間要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
(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