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5月2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王佳琳 文/圖)走,去火星感受“火漂人”的一天!火星為什么值得我們奔赴?火星上的環(huán)境怎么樣?我們能在火星上干什么?我們未來的火星生活可能是什么樣的?昨天,廈門科技館《走!去火星》硬科幻科普體驗展正式對外開放,展覽通過構(gòu)建一個具象的、觸手可及的火星世界告訴你這些問題的答案。
作為太陽系中自然環(huán)境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之一,火星被很多科學家認為是最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也承載了無數(shù)人對外太空的遐想和希望,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首席執(zhí)行官埃隆·馬斯克甚至大膽預測,人類有望在30年內(nèi)在火星上建起一座城市。
《走!去火星》硬科幻科普體驗展由廈門科技館與果殼數(shù)字科學館團隊合作研發(fā),以深度硬核的天文知識和奇思妙想為切入點,將100年后的火星基地搬進了科技館。該展覽在1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里,通過硬科幻情景和互動體驗的結(jié)合,使天文、航天的宏大敘事可以為微觀個體所切實感知。火星基地分為廊道、前廳、礦區(qū)、實驗室、居民區(qū)五大主題板塊呈現(xiàn),在前廳,觀眾可以“乘坐”觀光飛船遨游紅土大陸、領略火星風光;在礦區(qū),觀眾可以操控火星車,體驗小行星帶“淘金”的樂趣;在居民區(qū),觀眾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火星“八卦”,了解火星“文化”……通過這場未來的火星之旅,觀眾將深刻感受火星的壯麗景觀和火星探索的艱辛刺激,直觀領悟火星之于地球和人類不可替代的意義,從而全面了解火星的科學與未來。
此外,中國境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火星隕石也在展覽中首次公開亮相。據(jù)悉,該展覽將持續(xù)展出至2025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