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座談會的愛心人士和受助學子合影






臺海網(wǎng)8月2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曾宇姍 陳婧琳/文沈威/圖)愛心永恒,澤被學子;善舉長在,力繪宏圖。
8月26日下午,由廈門市教育基金會、海峽導報社共同主辦的“幫我一把我能飛”愛心助學20年座談會在廈門市教育基金會舉行,社會各界愛心機構、愛心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愛心助學行動走過20個年頭。
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潘世建,廈門市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黨支部書記郭慶俊,海峽導報社總編輯陳創(chuàng)業(yè),廈門市政協(xié)常委、廈門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虎溪巖寺方丈凈心大和尚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廈門市教育基金會新聞發(fā)言人譚南周主持。
廈門市教育基金會辦公室主任謝婉麗,海峽導報社編委、全媒體采訪中心主任王曉燕,虎溪巖寺監(jiān)院向協(xié)法師、佛慧法師,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單位、愛心人士代表,積極參與助學活動的街道、社區(qū)代表,以及受助學生代表等到場參加活動,親切座談交流。
從2004年暑假的一封求助信出發(fā),海峽導報愛心助學活動已經(jīng)持續(xù)了20個年頭。20年來,通過這個平臺,社會各界的愛心源源不斷匯聚而來,累計募集善款約1500萬元,資助了來自廈門、漳州、龍巖,以及四川、湖北等地約800名困難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圓夢大學。如今,“幫我一把我能飛”愛心助學活動已成為廈門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品牌之一。
今年,正值愛心助學活動開展20年,我們在原有資助困難高考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資助范圍、提高資助力度、豐富活動形式,走進島內(nèi)外20個社區(qū),資助55名困難學子,累計資助金額38.3萬元。
20年來,有許多愛心單位、愛心人士參與到導報愛心助學活動中。座談會上,許多愛心單位、愛心人士代表來到現(xiàn)場,與受助學子們親切交流,為已經(jīng)走上工作崗位、投身祖國建設事業(yè)的學子們感到驕傲,也鼓勵尚在求學的學子們戰(zhàn)勝困難、勇攀高峰,早日成長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幫我一把我能飛”愛心助學20年座談會舉行
愛心寄語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潘世建(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長)
愛心助學活動能夠堅持20年,非常感謝海峽導報。作為一家媒體,海峽導報不僅是在紙上寫文章,更重要的是用心在這片土地上寫出了慈善大愛的文章;也非常感謝虎溪巖寺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你們的愛心流淌在這座城市之中,走進了很多家庭,感動了許多人,共同托起了我們這座大愛之城。
愛心助學20年,我們不僅是手牽著手,更是心貼著心,共同幫助了很多從困難家庭走出來的孩子。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大愛精神的民族,今天我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我們更要讓這種大愛精神成為一股凝聚力,助推祖國和民族更加強盛。
中國有句古詩: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我們的愛心助學活動,是各界攜手把愛心融入到社會之中,像春雨一樣滴水穿石,為暫時遇到困難的同學們送去溫暖,就如同“千秋畫”“萬古琴”。我希望同學們要記住這份情,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你們得到的不僅是物質(zhì)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激勵。
同學們,未來的路還很長,你們可能還會遇到各種困難,希望你們能把社會對你們的關愛轉(zhuǎn)化成人生動力,不斷勇攀高峰。我想把汪國真的兩句詩送給你們——“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我們的國家正在新的長征路上,明天的希望在你們身上。祝愿你們帶著廈門人民的大愛,努力學習,將來學有所成為國增光!
集聚信眾愛心,參與“愛心廈門”建設
●凈心大和尚(廈門市政協(xié)常委、廈門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虎溪巖寺方丈)
虎溪巖寺是廈門56個寺院之一,在統(tǒng)戰(zhàn)部和民宗局的領導下,高舉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佛教中國化,走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道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xù)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慈善活動,積極投身“愛心廈門”建設。
從2006年開始,虎溪巖寺一直堅持參與廈門市教育基金會和海峽導報共同舉辦的愛心助學活動,幫助很多同學完成了學業(yè)夢想。18年來,通過這個平臺,我們虎溪巖寺集聚信眾愛心,用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
前幾天,我們跟隨海峽導報的“愛心到家”助學行動走進6個區(qū)的多個社區(qū),和今年受資助的同學們現(xiàn)場座談。在座談中,我看到了同學們青春陽光、積極進取的精神,看到了他們敢于和困難作斗爭的意志,尤其是那些身殘志堅的同學表現(xiàn)出來的頑強不息的品格,讓我們很受感動。在以后的日子里,虎溪巖寺還將繼續(xù)和各界愛心人士一道,向需要幫助的群體伸出援助之手。
同學們,未來是屬于你們的。我們衷心地希望,各位同學能夠愛黨愛國,刻苦學習,將來發(fā)揮自己所能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在第二個百年征程中貢獻你們的力量。
20年只是“逗號”,攜手踏上新征程
●陳創(chuàng)業(yè)(海峽導報社總編輯)
20年來,有許許多多的愛心單位、愛心人士參與到我們的愛心助學活動中。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媒體是一座橋梁,將各界愛心鏈接到一起。正是有了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無私奉獻,才一路助推愛心助學行動走過這20年。
通過海峽導報愛心助學這個平臺,我們共同資助了許許多多的優(yōu)秀學子。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同學已經(jīng)從學校畢業(yè),走上社會,在許多重要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成為了祖國的棟梁之材。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忘傳遞愛心,回過頭來也積極參與愛心助學,從受助者變成捐助者,為“愛心廈門”建設添磚加瓦。
我們還邀請來了多位正在學校就讀的受助同學,希望學長學姐們的勵志故事可以感染你們、激勵你們,有信心戰(zhàn)勝暫時的困難,好好學習,將來也用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各界對你們的期待和關愛。
人們常說,做一天好事容易,一直堅持做好事卻不易。站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點上,我們回望來路,為了當初的一個約定,我們已經(jīng)堅持了20年,為很多同學插上夢想的翅膀,幫助他們擁抱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飛向更高更遠的地方。未來還很長,我們今天的座談會只是一個“逗號”,我們愿與社會各界一起,凝聚愛心、奉獻愛心,踐行媒體的社會責任,將慈善公益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愛心匯聚
●泉州市康雅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鵬輝
送上“見面禮”,鼓勵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
20年助學道路上,博美紅木黃鵬輝先生是與導報風雨同舟的老友之一。2005年開始,他每年舉辦一場助學義賣會,將義賣所得捐獻給當年被錄取的困難大學生。十多年時間里,累計捐出數(shù)百萬元善款,幫助上百名學子順利圓夢。
座談會上,黃鵬輝以泉州市康雅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新身份來到現(xiàn)場,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奮斗史。“我是農(nóng)村走出來的孩子,讀書時就懂得要拼搏努力,如今我64歲了還在堅持辦廠,就是想用行動告訴大家,要從小拼到老,為社會多做貢獻!”黃鵬輝說。
現(xiàn)場,黃鵬輝還為今年導報報道過的困難大學生帶來了一份禮物——每人免費贈送一張全3D的薄床墊,尺寸剛好適合在大學宿舍使用。同時,他還愿為大學生們提供在校學習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
●“愛心奶奶”王麗華
九旬高齡親自參會,諄諄教誨盼成才
“困難不是恥辱,無知才是恥辱。困難不是攔路虎,是堅強意志的磨刀石、是前進路上的鞭策者、是上天的考驗,要讓你思考它帶給你的動力,不要懼怕生活的困難……”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語,出自廈門“愛心奶奶”王麗華,深刻地啟迪了在場的學生們。
這位90歲高齡的老奶奶,已經(jīng)連續(xù)6年參與導報的愛心助學活動,今年,她更是拿出自己祝壽的現(xiàn)金捐給導報報道的20名學子。一筆10220元的善款,不僅凝聚著老人的點滴愛心,更承載著特殊的意義和祝福:“102”寓意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2周年,“20”是希望學子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刻苦學習、報效祖國,同時也代表著今年海峽導報愛心助學迎來第20個年頭,走進了20個社區(qū)。王奶奶用她樸實的語言,激勵學子們早日成才,回報祖國。
●廈門市旺紫洲工貿(mào)有限公司
回報社會,累計捐款上百萬元
跟隨著虎溪巖寺與海峽導報的腳步,十多年來,廈門市旺紫洲工貿(mào)有限公司在慈善公益道路上步履不停,已累計捐款100多萬元,積極參與助學、助困、助老等慈善活動,并在導報愛心助學項目中發(fā)揮出了民營企業(yè)的重要力量。
當天,該公司總經(jīng)理蘇妮參加了座談會。她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yè),我們公司多年來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極大支持和關懷,非常感謝海峽導報和虎溪巖寺提供了這么好的平臺,讓我們有機會回報社會,培植福田,奉獻微薄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的“愛心到家”助學行動進社區(qū)活動中,該公司董事長吳麗明也走進了思明區(qū)、湖里區(qū)的兩個社區(qū),為困難學子送上了慰問和祝福。
●湖里區(qū)蔡塘幼兒園
愛心款手工禮物,小朋友的一片心
2015年起,蔡塘幼兒園發(fā)起系列公益活動,帶領孩子們用打開“善撲滿”的方式,把愛心善款捐出去。每個暑假,當導報啟動“愛心助學”時,蔡塘幼兒園總在第一時間響應,組織親子家庭親自將善款送到報社,愛心義舉已延續(xù)9年。“今年我們跟隨導報一同走進社區(qū),非常感動。我們將幼兒園小朋友親手制作的手工藝品和一些文具贈送給困難學子,希望他們可以帶著弟弟妹妹的心意,好好完成學業(yè),將來為社會多做貢獻。”蔡塘幼兒園園長蔡瑾輝說。
●愛心人士黃種龍
始于“假戲真做”,每年堅持捐資助學
黃種龍的捐資助學始于一場“假戲真做”。2016年,他在工作單位思明區(qū)稅務局組織的一次演出中,參演了愛心捐款的小品。“獻愛心怎么可以只是演演呢,對不起這個原型人物”,受此啟發(fā),他以捐資助學開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
每年,導報啟動愛心助學,黃種龍便在第一時間予以關注,并為學生捐出善款,這已成為他自2016年來持續(xù)不斷的習慣。他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加入助學行列,一起把愛心事業(yè)做大做強。
●資助宜昌愛心單位代表
海峽連三峽,跨越千里傳大愛
海峽連三峽,宜鷺愛相隨,跨越千里,傳遞大愛。2020年8月3日,海峽導報社與三峽日報社同步啟動愛心助學活動,來自廈門的9家單位捐款45萬元,共同資助宜昌75名優(yōu)秀困難學子,助力他們圓夢大學。
三年過去,廈門市立達信泉水慈善基金會、福建省助學濟困公益協(xié)會、廈門眼科中心等宜昌助學愛心單位代表也來到現(xiàn)場,回顧這一跨越山海的善舉,謀劃未來愛心助學的新路徑。
●四川省梓潼縣文昌中學
“嘉庚樓”已走出14000余名學子
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樹大地震后,海峽導報發(fā)起了為災區(qū)募捐行動,在四川省梓潼縣文昌中學和青海省玉樹第二完小分別建設了一棟教學樓,根據(jù)廈門人民的意愿,將這兩棟教學樓命名為“嘉庚樓”。
梓潼縣文昌中學黨委書記王斌特意為此次座談會發(fā)來喜訊,希望借助導報,再次向廈門人民表示感謝。他說,文昌中學“嘉庚樓”自2011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至今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14000余名學子,文昌中學已成為當?shù)氐膬?yōu)質(zhì)生源地,沒有辜負廈門人民的期望。
●湖里區(qū)金山街道金安社區(qū)
愛心及時雨,助“金鳳凰”展翅
今年,金安社區(qū)有2名學生分別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錄取,大家都為社區(qū)飛出兩只“金鳳凰”而振奮。“我們在為孩子們高興的同時,也擔心他們的學費、生活費。是導報的助學活動送來了及時雨,解了燃眉之急。”金安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惠萍說。
陳惠萍表示,感恩導報鏈接了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助力孩子們順利踏上人生新征程,期待將來社區(qū)還能飛出更多的“金鳳凰”,將來盡己所能為社區(qū)、為社會多做貢獻。
●海滄區(qū)嵩嶼街道
不僅有經(jīng)濟資助,更有精神鼓舞
海滄區(qū)嵩嶼街道今年有6位困難學子受到了海峽導報愛心助學項目的資助。座談會當天,嵩嶼街道社建辦社會救助工作人員藍萍和周丹,專程帶著部分受資助的同學來到現(xiàn)場。
藍萍表示,這次的助學活動,學子們得到的不僅是經(jīng)濟上、物質(zhì)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