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熱愛,沒有什么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臺海網(wǎng)7月2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見習記者 施婉淯/文 陸軍航/圖)高考剛一結(jié)束,蔣陳閱就開始張羅一件事——找個地方打工。這個“00后”小姑娘,想用自己年輕的肩膀,幫著父母,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
這是她勤工儉學的第一站。她說,上了大學以后,除了學費,還需要生活費。“我不想增加家里的負擔,我想好了,以后的周末和假期,在不妨礙學習的情況下,我還可以繼續(xù)勤工儉學,爭取可以自己賺夠生活費,這樣爸爸媽媽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她青春的笑臉上,洋溢著陽光和自信,“我覺得我可以的!”
愛心檔案
姓名:蔣陳閱
畢業(yè)學校:廈門一中
高考分數(shù):603分
報考學校: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預計學費:5800元/年
在琴行打工 她跨越了自己的“難關(guān)”
蔣陳閱打工的地方,是她家附近的一家琴行,暑假才開始沒幾天,她就上崗了。
作為琴行的前臺,她的工作主要負責接待顧客、安排學生的學習課時和教室等,需要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但這對于性格內(nèi)向的蔣陳閱來說,卻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有一些家長,會在琴行里等孩子下課。我就想,我不能讓家長無聊地干坐著,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和家長打交道。”雖然內(nèi)心膽怯,但蔣陳閱卻沒有退縮,她對自己說,對待工作要保持一顆熱情的心,勇敢一點!
于是,她鼓起勇氣,把一些糕點送到家長面前,并嘗試著和他們聊聊天。她主動找一些話題,打開了話匣子,很快就收到了很好的回應——有的家長開始請她幫忙,給小朋友指導一下彈琴的指法。慢慢地,蔣陳閱開始體會到工作的樂趣。“我也很喜歡樂器,有一些基礎,能夠幫到他們,我覺得很開心。我遇到了不少很有趣的小孩,他們也帶給我很多快樂。”蔣陳閱說。
到琴行打工,是蔣陳閱在進入大學前的第一個社會實踐課堂。她說,在這里,不僅增加了人生閱歷,更能用自己的雙手獲得勞動報酬,為家庭減輕經(jīng)濟負擔,她覺得,這個暑假過得特別有意義。
上大學后 她要繼續(xù)勤工儉學
蔣陳閱的父親是一名網(wǎng)約車司機,常常早出晚歸,一家四口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她還有個弟弟,也在上學。
父親的辛苦,蔣陳閱看在眼里,更時刻記在心里。她告訴導報記者,一直以來,自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好好讀書,考出理想的成績,未來找到一份好工作。
當許多同齡人還在為填報志愿發(fā)愁時,一門心思學醫(yī)的蔣陳閱,早已明確了大學的專業(yè)和未來的職業(yè)方向。在今年的高考中,蔣陳閱考取了603分的成績,在她的志愿填報表格中,清一色的醫(yī)科大學,包括了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京醫(yī)科大學、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等。蔣陳閱說,她從小就對醫(yī)學解剖十分感興趣,在課余時間會看各類醫(yī)學紀錄片。在小升初階段,她第一次接觸到了生物課程,便愛上了生物學科。上了高中以后,她更是在一次次的生物競賽中,明確了想要學醫(yī)的想法。
談及未來的規(guī)劃,這個年輕的姑娘已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在大學期間多拿獎學金,希望可以在四年后保研,并爭取碩博連讀。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這個暑假,她已經(jīng)行動起來了,勤工儉學之余,她通過網(wǎng)課提前自學醫(yī)學科目、高數(shù)和背誦四六級單詞等。蔣陳閱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yī)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熱愛,沒有什么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