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5月27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時間沒有沖刷掉廈門人對革命先烈、紅色歷史的記憶,越來越多的廈門干部群眾、學生加入到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隊伍中,希望通過講述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由廈門市委宣傳部指導,廈門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廈門日報社、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廈門市分行聯(lián)合主辦的“踏尋廈門紅色足跡”系列活動重頭戲——“廈門百名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征集活動自5月15日正式啟動以來,廣大讀者及一些學校、單位積極自薦或者他薦人選,報名火熱。
廈大學生積極參與
賡續(xù)精神講好紅色故事
聽說“廈門百名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征集正在進行,廈大團委牽頭組織了一支強大的學生骨干隊伍來加盟。本周六,由160多位廈大本科生、研究生骨干組成的廈門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廈大分隊將正式成立。廈門百名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征集活動也將走進廈大,開展首場培訓。
今年是廈門大學百年校慶,95年前福建省第一個中共支部就誕生在廈大的囊螢樓。作為一所有著紅色基因的高等學府,廈大注重將學生教育和堅定理想信念、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緊密結合,讓廈大學子沐浴在紅色革命精神之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xù)奮斗。
據(jù)介紹,廈大分隊的講解員除了講解囊螢樓的紅色故事外,還將走出校園,在我市一些紅色教育基地建立實習實踐基地,開展義務講解,傳播紅色文化。
一些關注紅色文化、樂于奉獻的市民也紛紛撥打熱線、通過微信報名,表達希望參與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隊伍的心愿。“我是廈門人,喜歡文史和朗誦,希望借由自己的一點點力量,宣講廈門的紅色經(jīng)典人物和故事。”退休人員洪莉說,通過講解,可以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知道,當年有許多革命志士為了信仰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中小學生響應熱烈
少年組首周報名人數(shù)超百人
在眾多來電、留言中,記者發(fā)現(xiàn)少年組的報名最為踴躍,第一周報名人數(shù)便超過百人。
海滄中心小學的學生社團“小小解說員”,組團報名參加活動。校長周鳳英說,該校在2017年利用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這一平臺,組建了“小小解說員”社團,同時每周安排一次校本課,組織學生們學習魁星樓的文化歷史。目前,“小小解說員”社團已培訓了近60名學生,除了以介紹魁星樓為主,部分學生還參與了革命烈士陵園和滄江古鎮(zhèn)海絲古街的講解工作。
“英雄小八路”紀念館,坐落在何厝小學內。在這個英雄楷模集體的熏陶之下,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以英雄為榜樣,將“英雄小八路”精神傳承發(fā)揚,爭當優(yōu)秀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何厝小學有不少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為“英雄小八路紀念館”當小小講解員,看到廈門日報刊出的征集后,他們紛紛報名要求加入“廈門百名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
“我的太爺爺曾參與過新中國‘兩彈’的研究和試驗,并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就讀廈門市思明區(qū)協(xié)和雙語學校一年級的潘佳晟告訴記者,作為革命后代,他為太爺爺感到自豪,他也想當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講好紅色故事。
親子齊上陣
共同找尋紅色文化記憶
從報名情況來看,親子組合也頗受歡迎。
來自大同小學五年(6)班的葉芷杉說,她要和媽媽一起參加母女檔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的PK,“我的太爺爺是一名參加過淮海戰(zhàn)役的老革命,我的姥爺是一名有著40多年黨齡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媽媽告訴我,要牢記黨的囑托,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葉芷杉的媽媽表示,孩子從小喜歡唱歌、朗誦,這次參加親子組合,就是希望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紅色記憶,了解過去,更加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今年,濱東小學成立了一支百人紅讀宣傳隊,通過選拔,學校推薦骨干隊員積極報名參賽。該校小記者站負責人、副校長吳玉瓊說,這些隊員的爸爸媽媽也投入日常的宣講活動中,這次報名,就涌現(xiàn)出好幾對的父女、母女、母子或姐弟同行的搭檔。“他們一起收集材料,一起編寫講稿,一起走訪學習,一起培訓登臺,著力傳播廈門紅色文化,有效提升學校黨史宣講活動的實效。”
(記者 王堅 陳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