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明生自制的郵品。

臺海網(wǎng)3月5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132張收錄大量廈門古建筑的個性化郵票集,上百張見證廈門騰飛變遷的自制明信片全冊,還原城市發(fā)展歷程,彰顯廈門元素。80歲老人蔣明生通過“廈門市專題集郵研究會”平臺,用獨特的方式表達對這座城市的愛。
鐵路工程師熱愛集郵
自制郵品記錄城市變遷
廈門古建筑個性化郵票集既收錄了位于廈門大學囊螢樓的福建省首個中共黨支部誕生地,“破獄斗爭”舊址等耳熟能詳?shù)母锩f址,也有廈門海滄新垵古厝群,廈門集美呂塘九架古厝,廈門同安明代西園院古厝等鮮為人知的古老民居。自制明信片全冊則有“廈門在騰飛”“廈門石牌坊”“廈門古亭”“廈門十大古廟”“廈門紅色記憶”等十多個系列上百張。
彰顯廈門元素的郵票及明信片得以印制,離不開“廈門市專題集郵研究會”會長蔣明生的推動。蔣明生今年80歲,江蘇人。上世紀80年代,蔣明生調來廈門。20年前,他從鐵路工程師的崗位上退休。直到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與這座城市共處了將近40年時光。
最近這幾天,“廈門市專題集郵研究會”正在籌備下一場郵展,向大眾展現(xiàn)城市的獨特風貌。蔣明生介紹,個性化郵票印制后,陸陸續(xù)續(xù)舉辦了好幾場展覽。
自掏腰包印制
還為每張郵票寫“注”
蔣明生說,2015年,他通過新聞聽到了鼓浪嶼要申遺的消息。蔣明生當時就非常興奮,萌生了借助自己的集郵愛好,助力鼓浪嶼申遺的想法。
這之后的歲月里,蔣明生和郵友、同是“廈門市專題集郵研究會”會員章似愚開始查閱大量資料,走訪廈門名勝古跡。實地考察,拍攝并搜集古建筑影像。除此之外,章似愚還聯(lián)合攝影愛好者,搜集了大量見證廈門城市發(fā)展的影像。
平均每天,蔣明生都要工作6個小時左右。“別看郵票上的照片小,可每一張都大有來頭。”蔣明生說,他給每一張郵票都編寫了“注”。用幾十或上百字,言簡意賅地總結該郵票內容所涵蓋的歷史人文知識。蔣明生每天都要戴著老花鏡伏在案頭,看書學習,編著郵集。每一張郵票的淵源,他都能如數(shù)家珍。
“我想通過這種方式宣傳廈門。”蔣明生說。在“廈門市專題集郵研究會”的多方努力下,郵票和明信片終于通過印制申請,可由福建省郵政公司刊印。但又遇到了最大的難題,缺乏刊印資金。最后,蔣明生自掏腰包完成。
鼓浪嶼申遺成功后,“廈門市專題集郵研究會”還以申遺為主題,在鼓浪嶼藝術廳展館舉辦了一場大型郵展。
(文/圖 記者 鄧 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