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照

實景
第七屆廈大研究生支教團隊員趙鵬在寧夏海原縣關橋中學支教。(資料圖)
臺海網(wǎng)1月30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記者昨日從廈門大學了解到,剛剛熱播完的電視劇《山海情》中的“廈大高材生”郭閩航真有其人,原型就是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等援寧支教青年志愿者。
《山海情》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異地搬遷,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由黃軒領銜主演,張嘉益、閆妮、黃覺、姚晨、陶紅、王凱特別出演。
在劇中,“廈大高材生”郭閩航懷著一腔熱情自愿調到玉泉營的移民小學當老師。廈大官方公眾號“認領”了郭閩航——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一直都是現(xiàn)實版山海情的其中一員。校方說,從1999年,廈大研究生支教團開始了這場跨越2000多公里的支教,足跡遍布寧夏海原縣、隆德縣、閩寧鎮(zhèn)。
“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曾是聯(lián)合國對寧夏“西海固”的評價。氣候干燥、嘴唇開裂、間歇性流鼻血、缺水、少食、停電……是22年前廈大首屆支教團遇到的。但是,大學生們毫不畏懼,沒有電燈,“廈大高材生”點著蠟燭深夜備課,沒有公路,他們手腳并用,跨越一道又一道山峁。
研究生支教也在發(fā)生變化。2017年起,在正式開始支教前,廈大研究生支教團每年都會組織成員,先到閩寧鎮(zhèn)為孩子們開設假期中的興趣班課程;去年,支教隊員們放下粉筆、拿起話筒、架起鏡頭,化身主播,為當?shù)靥厣a(chǎn)品直播帶貨。
廈大第20屆支教團成員蘇才立在他的“支教日記”里提到,新時代西部的大眾思想已經(jīng)悄然發(fā)生改變——從“打工無用論”到“立志成才”。
據(jù)廈大介紹,22年來,廈大研究生支教團募集“一幫一”助學金1070余萬元,累計資助近2萬名家庭貧困學生,幫助超過5000名孩子留住求學夢想;救助2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發(fā)起捐建1所希望小學——海原縣九彩鄉(xiāng)希望小學;捐建1個帶有標準塑膠跑道的“上弦月”運動場。
(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歐陽桂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