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4月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這段時間,孩子逐漸適應了宅在家上網課的節(jié)奏,有的孩子一天到晚捧著手機,連下樓散步都不肯;復課在即,家長擔心孩子能否迅速適應正常上課節(jié)奏,保持高效率學習。如何有效干預、調整,讓孩子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日前,本報記者咨詢了心理專家,請他們支招。
現象
孩子在家作息時間紊亂 家長很擔心
“眼看快復課了,孩子的學習卻還不在狀態(tài)。”市民夏女士說,原本早上9點就要上網課,可女兒仍不愿起床,甚至需要她拿著平板電腦來到床邊監(jiān)督女兒上網課。夏女士表示,女兒上完課和完成作業(yè)后,便開啟“追劇”與玩手機模式,晚上11點多還不睡覺,作息時間紊亂。她認為,2個多月來,女兒已經逐漸適應宅家學習節(jié)奏,擔心她復課后很難適應正常上課作息。
存在相同擔心的還有市民張女士。她說,孩子捧著手機坐在沙發(fā)長時間一動不動,她想帶孩子下樓散步卻遭到拒絕。張女士擔憂,孩子習慣了玩手機,復課后難以安心上課。
記者也向一些學生了解到,他們明白上網課已拉開同學間的學習進度和成績差距,復課后距離考試時間又所剩無幾,莫名地產生焦慮感。一些學生在微博上發(fā)出感慨,認為有“上學恐懼綜合征”。還有網友轉發(fā)復課消息并留言:“宅在家里的日子太快樂了,我不想回學校。”
專家
家長不必過分焦慮 可提前介入干預
針對家長和學生的焦慮,記者咨詢了仙岳醫(y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李韻和全民幸福社資深心理咨詢師黃毓紅。
李韻說,最好的方法是培養(yǎng)上課的儀式感。家長可通過固定范圍和時間的方式建立一個“環(huán)境適應場”,讓孩子在情感上逐步接受將要復課的事實。之前有家長讓孩子每天準時起床,換上校服、背上書包從臥室到書房上網課,這種方式看似搞笑,其實是一種培養(yǎng)上課儀式感的方式,有利于孩子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
針對一些孩子對于學習成績的焦慮和對考試的擔憂,李韻則認為這更多是孩子居家上網課形成的“孤獨感”帶來的影響。李韻說,最好鼓勵孩子積極社交,與同學、伙伴多交流,既可以從中找出差距,也找出普遍認同感,逐步消除焦慮感。
黃毓紅認為,從宅家到學校,突然的環(huán)境變化,每個學生都會有一個不適應的過程,家長不必過分焦慮,最好提前介入干預,與老師溝通聯系,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幫助,耐心陪伴引導。
黃毓紅說,孩子自制力差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家長需要轉換視角,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多肯定孩子自身為了學習所做出的努力與進步,多交流、多溝通,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減少孩子抵觸心理,引導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