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23日訊 據(jù)廈門廣電網(wǎng)報道 時光穿梭,對于古老的村落來說,保存至今的遺存是村落文化傳承的紐帶。集美后溪蘇營自然村,這個村莊面積20多萬平方米,居住著500戶人家,因為村里的一口“皇帝井”,讓整個的村落文化顯得不一般,到底是怎樣的“皇帝井”呢?一起去看一看。
記者 楊弘:我現(xiàn)在就到了蘇營自然村里面,那皇帝井到底長什么樣子呢?我打算去尋一尋。阿姨您好,請問一下,您們村是有一個叫皇帝井的地方嗎?她說的是閩南話,我聽得不太懂。但她說在前面好像,我去看一下。
記者 楊弘:好,我想請問一下是有一個叫皇帝井的地方嗎?皇帝井有啊。在哪里?在底下這邊還要拐幾個彎。您方便帶我去看一下?可以。謝謝。我們村的文物保護(hù)單位,唐朝的皇帝還沒登基之前有來過這邊,我們?nèi)タ匆幌掳伞?/p>
蘇營自然村村民 湯先生:帝井就在這邊。哦看到了,古唐,皇帝井。(是唐朝的皇帝)對對,但是修建的時候是清朝,道光年間修建的。
這位姓湯的蘇營村民告訴我,和這口水井有關(guān)的“皇帝”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唐宣宗李忱,沒有登基之前,李忱在外行游江南,來到蘇營村時曾飲用了這口井的井水,后來蘇營村的先人就稱這口井為“皇帝井”。
蘇營自然村村民 湯先生:這個井,我們村莊都在喝這個,這個很甘甜。很清涼。對,這個冬暖夏涼,冬天的時候,這邊會冒煙,夏天的時候就很清涼。
和皇帝井幾乎同齡,并排而立的還有一口古井,湯先生介紹,這口古井被村民們稱為龍泉井,至今村里還流傳著兩口古井的逗趣故事。
蘇營自然村村民:皇帝來到這邊,隨隨便便坐下去。左腳在這邊,右腳在這邊,這個屁股就坐這邊,所以井就是兩只腳(中間的)池塘就是皇帝的屁股。
村民介紹說,雖然相隔不遠(yuǎn),但是皇帝井和龍泉井卻有不小的區(qū)別,“龍泉井”水質(zhì)相對渾濁,所以蘇營村的世代村民日常飲用都取皇帝井的井水,而生活用水則來自“龍泉井”。
蘇營自然村村民:洗衣服、打水洗澡用(龍泉井),然后喝水泡茶就那個(皇帝井)。那現(xiàn)在你們生活還會在用這個嗎?有有。
在蘇營村里,不僅有“皇帝井”,和唐宣宗李忱有關(guān)的還有“皇渡庵”,當(dāng)年李忱來到苧溪,岸邊草棚的主人蘇公、陳婆熱心款待,為他打水做飯。為了感謝蘇公陳婆的幫助,后來唐宣宗特意為蘇營村人在苧溪旁修建水利,后人們也特意修建了“皇渡庵”來感念先輩的功德。清朝后期,蘇營村人又在里面供奉了行醫(yī)救人的“飛天大圣”,這樣的信俗之后也流傳到了臺灣地區(qū)。采訪時,我們就遇到了專程前來溝通交流活動的臺灣同胞。
臺灣同胞 江先生:廈門集美的皇渡庵在300年前同根,(我們的祖先)一起到了臺灣。在預(yù)計下個月我們在做文化交流回來尋根,讓臺灣的同胞,了解我們的根在哪里。
近些年,蘇營村也加強(qiáng)了對“皇帝井”和“皇渡庵”保護(hù)和管理,他們邀請專家學(xué)者前來考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讓村里的文物古跡、歷史故事代代傳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