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舒麟(右)和他的雙胞胎哥哥
臺海網8月9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第十三屆全國中小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高中組)全國總決賽近日舉行。廈門一中高二學生柯舒麟憑借一首哲理詩,捧回了特等獎。他也是此項賽事舉辦13年來,首位獲得特等獎的福建學生。昨日,他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決賽題目為命題作文《窮》
他以一首哲理詩脫穎而出
本次大賽從全國200余萬名參賽學生中,選拔出1700多名高中學生參加總決賽,最終評選出特等獎10名、一等獎150名、二等獎500名和三等獎若干名。廈門一中共有18人獲獎,居全省第一,其中特等獎1人,一等獎1人,二等獎7人,三等獎9人。
本次總決賽題目為命題作文《窮》。柯舒麟緊扣“窮”和它的對立面來寫,討論了永恒與短暫、擁有與失去、愛情與婚姻、目的與手段、言語和思維、現實與夢境、詩與美等多重關系,探究了窮困、貧瘠、窮盡、無限、富裕等的哲學因子,以一首辯證、意象豐富的哲理詩脫穎而出。
對于很多學生而言,詩歌這種體裁是不擅長的,考場作文一般都要求“詩歌除外”。但柯舒麟是個例外,他從小學就開始寫詩,還寫過小說、散文等,并在福建省語文學會主辦的《讀寫》雜志上發(fā)表過作品。
從小讀書多涉獵廣,課余堅持“嚴肅的文學創(chuàng)作”
從小學起,柯舒麟的作文就經常被老師當作范文,念給全班同學聽。廈門一中語文教師林明從高二年開始教柯舒麟,他說,柯舒麟的作文水平得益于從小讀書多、涉獵廣,并且閱讀的內容、方向隨著年齡增長而調整、變化,沒有停留在淺層的感性閱讀。
“我開始寫詩,是因為小學語文老師鼓勵了我。”柯舒麟說,他在演武小學就讀時,語文老師江雪楨對他影響很大。江老師批改作文非常細致,經常在文章中加各種批注,還會在課堂上念他寫的作文,給了他很大的激勵。他第一次寫詩時,江老師就寫下批注:老師鼓勵你寫詩。
柯舒麟不只作文寫得好,各科成績也都不錯。目前,他在理科競賽班就讀,成績大約排在年段100名。立志要當作家的柯舒麟說,他在課余還堅持寫作,這是“嚴肅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是為了調劑學習釋放壓力。
據悉,全國中小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和《課堂內外》雜志社聯(lián)合主辦。大賽評委由來自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教授、著名作家、中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等擔任。
窮(組詩)節(jié)選
形式與目的
存在與虛無
荒誕與意義
孰貧孰又富裕?
在我言說之前
我已給出解答
在我沉默之后
依舊存留疑惑
你若要再問
便可重頭再來
行走是目的
行走即形式
同時貧窮
同時富裕
同時擁有
同時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