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廈門貓街: 萌寵吸睛 幸福相伴
【解說】墻壁、電線桿、小吃店的窗臺上,畫滿了各種貓咪主題的涂鴉,眼前的整條小巷似乎都被“喵星人”占領了。在廈門市思明區(qū)的頂澳仔,這條萌萌的小巷以貓咪文化為主題,吸引著眾人的眼球。日前,記者走進貓街,一睹它的風采。
【解說】來到頂澳仔,貓的氣息撲面而來,踏足這里,猶如置身貓的世界,一幅幅貓咪涂鴉栩栩如生,街道的各個角落無不充斥著貓咪的文化氣息,大到拱門、墻壁、掛燈彩旗,小到電線桿、配電箱甚至小吃店的窗臺都被刷上了五彩繽紛、不同品種的貓咪卡通形象涂鴉。
【同期】外地游客 趙女士
專門以貓為主題元素,所以才叫貓街的。
【同期】外地游客 馬女士
我感覺應該是符合年輕人喜歡的吧,因為我身邊很多人都養(yǎng)貓,他們都比較喜歡貓的。
【解說】貓街的這個創(chuàng)意,出自人稱“貓叔”的郭明明,他在這條小巷經(jīng)營著廈門貓咪博物館。過去,頂澳仔是一個破舊的小巷,2014年10月,廈門貓咪博物館落戶于此,“貓叔”和二三十位愛貓的小伙伴開始了對街區(qū)的創(chuàng)作。他們自備顏料畫具,利用課余時間與周末,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從電線桿到窗臺、舊墻面、街角,慢慢地延伸到整條小巷。如今的頂澳仔,已經(jīng)從一條名不見經(jīng)傳的破舊小巷,變成廈門新的旅游熱點。
【同期】廈門貓咪博物館館長 郭明明
這個社區(qū)呢,它愛貓養(yǎng)貓的傳統(tǒng)其實是很久遠的,以前它們這邊就是海邊的一個小漁村,后來我來到這個地方創(chuàng)業(yè)的話,我就想我們可以把原來這個街區(qū)愛貓的文化,用這愛貓的文化來塑造這個街區(qū),然后就有了打造一個頂澳仔貓街的這個想法。比如說所有的商戶啊,還有所有的居民他們覺得這個他自己家的陽臺,他的窗臺什么都融入一個貓的元素,那大家會覺得這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解說】在“貓叔”郭明明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他經(jīng)營的貓咪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列復古的喵星號列車。里面的“乘客”,是二十幾只品種各異的貓咪,它們或隨處走動,或蜷身酣睡。記者注意到,為了給貓咪營造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每天,只有30名幸運的游客能進到列車里和貓咪親密互動。
【同期】廈門貓咪博物館館長 郭明明
每天我們是只限制三十個人進入我們的喵星列車和貓做一個親密的接觸,因為如果人太多,你打擾了貓,那貓會受到很的壓力,它會不舒服的,所以貓是一個陪伴動物,特別是寵物貓,它可以跟人友好相處,但是它依然要有它獨立性,它不可以被過度打擾。通過我們這個活動,會傳遞一個比較正確對待貓的觀念。
【解說】記者在博物館內(nèi)環(huán)顧一周,這里出售各式的貓咪布偶、日用品、工藝品、貓咪繪畫海報。一樓小角落有一個貓咪主題的酒吧臺,轉(zhuǎn)角上二樓還有一個叫“春貓1931”的貓主題咖啡館,為游客提供喵仔咖啡奶茶,貓咪造型的點心甜點。連服務員的裝束,也都統(tǒng)一是貓咪的造型。
【同期】廈門大學 學生 肖同學
這個地方本來就比較有特色,然后外地的同學過來也都會問我貓街怎么走啊這樣。寓意比較好吧,就像這種寫著幸福、平安、桃花、希望什么的,就走進來會讓你感覺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解說】“貓叔”郭明明希望,以后說到亞洲的貓文化,大家不僅僅會想到日本的貓島,臺灣的貓村,還會想到廈門頂澳仔貓街。這些年來,貓叔也和身邊的伙伴一塊,致力于校園流浪貓的救治。貓叔告訴記者,接下來他也將繼續(xù)挖掘閩南文化和貓街的在地文化,打造一個文化的貓街、公益的貓街、一個有自己內(nèi)涵的貓街,就是貓叔追求的一個方向。
記者 吳晟煒 福建廈門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