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惠玲 通訊員 余慶東 文/圖)他畫中的人物,或神態(tài)自若,或逍遙自在,或憨態(tài)可掬;他的畫,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從他的畫中,常能尋到古人的智慧……
即日起至3月30日,著名畫家謝月水國畫作品展在翔安檔案館開展。86幅作品,凸顯了恢弘的傳統(tǒng)文化:慈祥端莊、華貴典雅的觀世音菩薩,眉棱間正氣凜然的鐘馗,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謝月水是福建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廈門市詠齋兩岸民俗文化交流中心顧問,廈門市蘭花美術(shù)館名譽館長。他擅長書法、國畫,數(shù)十年心摹神往,人物畫作品筆墨沉穩(wěn)圓潤、意蘊悠遠靜謐。近年來他更是專注于高人圣賢題材,詩酒茶花,琴棋書畫,松竹聽風,林泉高致,畫中人物氣定神閑,悠然自在,是現(xiàn)代人所羨慕的一種生命狀態(tài)。
熟悉謝月水的人都知道,他十分擅長佛教題材工筆畫,其中又以畫觀世音菩薩為主。
謝月水說,此次作品展中,《十八羅漢圖》是他創(chuàng)作時間最長的一幅作品,耗時近一年。該作品純工筆重彩,畫面緊湊,有韻律感,此起彼伏,形態(tài)各異,線條交錯有致,柔韌有度,純線條表達卻不單薄,顯示出熟練的駕馭能力。
謝月水,擅長繪畫亦精于書法,他深諳“書畫同源”之理,故能以書入畫,將書法中的運氣與用筆方法、濃淡枯潤的點畫,融入到人物畫創(chuàng)作之中,使其人物畫多了一份揮灑自如、心手雙暢的意趣。
看謝月水筆下的人物,總或多或少帶著慈祥與正氣。謝月水說,希望自己的畫能夠傳遞正能量,讓大家感受到畫中所閃爍著的喜悅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