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6月1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 文/圖)印度“國寶”西塔琴來廈門了!它被譽為“人類音樂寶庫中不可多得的一件偉大的樂器”。究竟長什么樣?如何來欣賞?印度知名西塔琴演奏家、作曲家潘迪特·沙苯杜昨日在接受導報記者專訪時說:“西塔琴至今已有1240年的歷史了,其音色柔美,只要用心聆聽,便會感受到它的靈性,甚至會感受到它能直擊人的靈魂深處。”
欣賞西塔琴,唯一要求是專注
西塔琴是一種長頸詩琴,一種彈撥樂器,是北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樂器。今天,西塔琴來到廈門,它將攜手愛樂樂團舉辦一場十分難得的交響音樂會。音樂會的曲目之一——《第一西塔琴協(xié)奏曲》,也是首次在中國演出。此次帶來該曲目的人,是沙苯杜。
有人說,“在印度,一支西塔琴可謂彈盡人間悲苦。”沙苯杜說,欣賞這樣的古琴,其實不需要教授方法方式,“唯一的要求,便是專注,當你靜下心,讓西塔琴的音樂和你的靈魂對接時,音樂便開始有了靈性”。
廈門人很友善,笑容都很感染人
這是沙苯杜第一次來廈門,他幽默地表示:“印象特別深刻,第一天來就因為水土不服去醫(yī)院了。”但對于廈門人民,他卻是贊不絕口:“太友善了,笑容都很感染人。”他說,走了這么多城市,廈門人民的熱情讓他最難忘。前一天晚上他生病去醫(yī)院拿藥,沙苯杜說他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
今晚,《第一西塔琴協(xié)奏曲》中國首演將在廈門大學科藝中心上演。沙苯杜希望能為廈門觀眾帶來一場愛和祥和的精彩音樂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