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微博)7月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導報記者昨日獲悉,市教育局對直屬校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校際交流規(guī)定作出了調整,第一,教師交流年限由六年改為三年;第二,參與交流教師的人事關系可保留在原校;第三,電腦派位改為組織選派和個人申請相結合。
而此前的規(guī)定是,交流的老師連人事關系都要一起調走,而且要由電腦隨機派位來決定誰將“被”交流?,F(xiàn)在,根據新規(guī)定,學校上報名單后,將由市教育局來完成學科配對。
所謂“學科配對”,指的是假如某校派出交流的是物理老師,其他學校沒有物理學科的老師來補充,那么,就無法配對成功,將再做調整。
此外,市教育局還相應制定了教師交流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校際交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fā)揮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師,在評先評優(yōu)、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交流教師在新校工作滿三年,視同支教經歷等。
其實,自從廈門市直屬校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要進行校際交流的規(guī)定出臺后,一些直屬校的老師就開始抵制該政策。
不過,市教育局強調,教師的校際交流是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都要求推進的,不會因為幾名教師的反對就“歇菜”。市教育局說,每年流動人數占應交流對象的10%,這個比例沒有變。
實際上,對廈門市直屬校教師交流的規(guī)定有所抵觸的教師,基本上出自“名校”。那么,為什么單單“名?!钡睦蠋熯@么難以挪動?有說法認為,一方面是由于名校品牌形成的歸屬感以及對穩(wěn)定性的追求;另一方面,雖然同城同薪,但某些名校老師因為名校的光環(huán),占有的社會資源也非一般直屬??杀取?
對于這次的規(guī)定調整,大多數老師認為“更人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