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24日訊 據(jù)東南網報道1978年,廈門全市GDP只有4.80億元,而到了2017年,廈門全市GDP已經達到4351.18億元,年平均增長15.6%,而這也是得益于改革開放,讓廈門這座城市的發(fā)展一路高歌猛進。
昨天,“青年新聞人——我們與改革開放一起走過”聯(lián)合采訪團來到了廈門經濟特區(qū)紀念館,通過觀賞一張張圖片,感受這座被劃為首批經濟特區(qū)的城市,這四十年來的點滴變化。
“這張巨幅彩照由六張照片拼接而成,記錄下了現(xiàn)在廈門筼筜湖的美景。”紀念館講解員向采訪團成員介紹道,筼筜湖是廈門市中心的一個海水湖,因城市發(fā)展曾經污染嚴重,但眼前的這張照片,筼筜湖宛如一面明鏡,映襯著廈門的藍天白云。“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廈門的發(fā)展非常得快,也可以感受廈門城市的美好與溫馨。”
整個廈門改革開放紀念館由“探索”、“變革”、“創(chuàng)新”、“共享”與“謀動”五個部分組成,采用歷史圖片、新聞圖片、航拍圖等800余張,生動展示廈門改革開放40年的發(fā)展歷程和偉大成就。
廈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已然成為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的楷模,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每一次重要創(chuàng)新探索,廈門都是率先試水者,大膽實踐,大膽突破,跑出特區(qū)發(fā)展的“廈門速度”。紀念館入口的六組新老照片對比圖,形象展示了廈門從一個荒蕪的海島小城向現(xiàn)代化國際化開放都市的華美蛻變。
“廈門這四十年的變化真的很大,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個匯集大量華人華僑的都市,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精致、悠閑的宜居地,”廈門大學的夏周祺在這座鷺島生活了近四年,她也作為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志愿者,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國際胸懷,“廈門這座城市絕對有這個實力來擁抱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晴空萬里,細雨朦朧,這座城市給了我太多美好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