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航運交易公共服務不斷提升。圖為嵩嶼集裝箱碼頭。(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臺海網4月1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高端航運要素發(fā)展水平,是評價一個國際航運中心實力的重要依據。昨日,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航運交易所介紹,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完成二手船舶交易12艘次;總成交額2.59億元,是去年同期的5.6倍,“一站式”船舶交易服務成為贏得第一季度開門紅的主因。
船舶交易服務提升帶動交易量增長
船舶交易業(yè)務在第一季度通常較淡。今年,廈門航運交易所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核心理念,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一站式”船舶交易服務、聚焦全流程服務,抓住船舶評估等關鍵業(yè)務,帶動交易量迅猛增長。
如在船舶評估方面,廈門航運交易所近期完成首艘化學品船舶勘驗、評估工作。“相對于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這三大主流船型,化學品船舶可參考數據不多。”廈門航運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委托方希望盡快完成交易工作,這進一步增加了工作難度。”但完成這項工作將有效提升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的軟實力。為此,廈門航運交易所專門成立專業(yè)評估小組,查詢大量數據資料,為出具客觀公正的價格提供了有力支持,并順利實施船舶勘驗,最終成功完成相關工作。
上線航運交易公共服務平臺
更多的創(chuàng)新驅動手段正在落地。廈門航運交易所介紹,今年6月,“航運交易公共服務平臺”計劃上線,這將進一步推動廈門國際航運中心高端航運要素的快速集聚。
據悉,航運交易公共服務平臺的主要功能是為用戶提供船貨匹配、交易撮合、運費支付等公共服務,并提供融資保險、貨船跟蹤等增值服務,可以稱之為航運界的“淘船網”。該平臺的開發(fā),不僅有助于實現船東、貨主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推動廈門航運業(yè)的信息化,同時也將提升航運效率、降低成本,助力提升廈門港的信息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完成省內首個自有航運指數
航運指數發(fā)布是廈門航運交易所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截至4月11日,廈門航運交易所“海峽兩岸間集裝箱運價指數”已發(fā)布170期。該指數全面反映了兩岸間集裝箱市場的變化情況,對市場發(fā)展起到導向性作用。
近期,廈門航運交易所和廈門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編制完成“廈門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XMFI),該指數成為福建自有的首個航運指數,是世界了解廈門航運市場的重要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