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是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補冬”是閩南的一種習俗。盡管今天白天的氣溫偏高,但絲毫沒有影響市民們采買的熱情。接下來,我們?nèi)ナ袌龉湟还?,看看大家都準備了哪些好料?/p>
記者 喬丹:今天(11月7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冬,俗話說“立冬補冬 補嘴空”,意思就是這個節(jié)氣過后,天氣會逐漸轉(zhuǎn)涼,所以大家今天要吃一些好的,補充能量來抵御嚴寒。在咱們閩南地區(qū),這個節(jié)氣可以說是比節(jié)日還重要的一個美食日,那么,究竟今天大家會為家里人準備怎樣一份“補冬暖意”?我們一起去市場里逛一逛。
走進江頭農(nóng)貿(mào)市場,煙火氣撲面而來。羊肉、牛肉、豬肉攤位前,都圍了許多選購市民。一家賣羊肉的攤主說,今天他準備了三頭羊,現(xiàn)在賣得只剩下幾條羊腿了。
攤主:閩南人習俗,補冬,這個(羊腿)是預留的,訂購的。
在閩南地區(qū),補冬的儀式感,藏在了一盅盅慢燉的湯里,最經(jīng)典的就是四物番鴨湯了。
攤主:上午買的人多,像昨天就開始買了,都會提前把這些材料(四物湯)配成一包一包,有的客人要求不一樣,我們就給他現(xiàn)抓。
更有市民,不惜成本,買了品質(zhì)好的牛肉、膏蟹、大閘蟹等,豐富今天“補冬”菜單。
攤主:你看,我都快賣完了,然后今天剛好周五,明天不上班,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立冬進補一下。
攤主:今天膏蟹賣得比較多,膏蟹和鮑魚,膏蟹燉番鴨,他們說立冬補冬,平常也在吃,這個感覺吃個意義。
市民:豬腳就燉,豬腰炒的。
市民:燉一些洋參瘦肉,女兒女婿吃。小朋友不能吃洋參,不能吃這些藥材類,我就另外蒸瘦肉干貝,加一點紅蘿卜。
作為進補食材的“黃金搭檔”,生姜、香菇、白蘿卜等今天迎來了銷售小高峰。其實,不論今天氣溫冷暖,補冬這份刻在閩南人骨子里的節(jié)氣儀式感,讓城市的煙火氣更加濃郁。(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