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廈門市檔案館迎來了一批新珍藏——劉東生老戰(zhàn)士生前的用品和收藏,這些物件是誰捐贈的,當中蘊含著什么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上午9點,在翔安檔案大廈的會議室里,劉暉里、劉暉真兄妹倆,把父親劉東生生前使用過的臂章、胸章以及臨時黨員證、戰(zhàn)備物資申領證等物件,捐贈給了廈門市檔案館。
捐贈人 劉暉真:作為一種傳承,堅定我們的信念,永遠跟黨走。
捐贈人 劉暉里:父輩這一代的精神,讓它開發(fā)利用,做好傳承工作。
劉暉里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是蘇州人。1938年6月,不到18歲的父親加入了江南抗日義勇軍,隨后并入了新四軍。
捐贈人 劉暉里:這是新四軍的臂章,他應該是在1938年的10月份就并到了新四軍,主要的活動地點是在江蘇鹽城蘇北、安徽那一帶,(和)日本人,跟偽軍做斗爭比較多。
因為父親劉東生生前沉默少言,劉暉里兄妹對父親的參軍事跡了解的不多,直到1993年劉東生去世后,劉暉里整理父親遺物時才逐漸知曉了父親的從軍經歷。劉東生生前經歷過黃橋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等中國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重大戰(zhàn)役,1950年,跟隨部隊來到廈門,解放廈門后,就在廈門安家了。
捐贈人 劉暉里:(抗戰(zhàn)時期)主要是做后勤,因為部隊需要供給,有時就要深入,敵偽占的地方,去籌集一些后勤需要的東西。后來參加了一系列的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斗,解放廈門以后,1950年他因為體質比較弱,部隊就把一批人留下來,支援廈門的社會主義建設。1993年去世,這40幾年全部在廈門。
廈門市檔案館負責人介紹,劉暉里、劉暉真捐贈的新四軍臂章和帽徽、渡江戰(zhàn)役勝利紀念章、第29軍軍史資料等19件物件,不僅是劉東生生前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奉獻的認證,更為后人了解這段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資料。檔案館將妥善保管這些資料,發(fā)揮這些老物件在愛國主義教育、黨史研究等方面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先輩的奮斗事跡。
廈門市檔案館二級調研員 林守銀:這一批檔案非常完整,我們會把這一批檔案與史料進行開發(fā),挖掘檔案背后的故事,更好地發(fā)揮檔案的作用,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另外記者了解到,自今年3月廈門市檔案館發(fā)布征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檔案史料信息以來,目前已經征集到了包括廈門籍抗日航空英烈郭彩玲照片在內的30多件抗日戰(zhàn)爭物件。
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