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兩名“00后”小伙兒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順利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至此,我市捐獻造血干細胞數(shù)達159例。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張恩澤:當時我通宵打完游戲剛睡醒,他(市紅十字會)就給我打來電話了 。打電話說去嗎,我說去吧。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林寶堅:如果我不去做的話,我心里會很愧疚。
昨天上午,張恩澤與林寶堅這兩位“00后”小伙兒,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細胞采集。2004年出生的張恩澤,現(xiàn)在正在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讀大三,去年3月份,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今年1月份,市紅十字會就通知他與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為了提高造血干細胞移植效果,張恩澤開始調(diào)整作息。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張恩澤:早睡早起,不熬夜了。吃得清淡一些,我上網(wǎng)看了很多,現(xiàn)在技術很成熟,不擔心。
得知張恩澤要來捐獻造血干細胞,學校老師、同學都給了他很大的支持,還寫下明信片為他加油鼓勁。張恩澤說,今年九月他就要入職招商輪船公司,這次的捐獻也算是給自己的大學生涯留個特殊的紀念。記者了解到,目前集美大學已經(jīng)有26位造血干細胞捐贈者。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張恩澤:希望對方接受了之后好好活著,好好生活。大學畢竟沒干什么很大的事兒,能這樣“留名青史”一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輔導員 金銀輝:有這樣的學生自己內(nèi)心非常地開心,能夠做這么一件有益的事,我們學校一般是有線下和線上的宣傳,包括每一次獻血的時候,我們也會發(fā)一些信息到我們學生群里面,鼓勵和支持大家去獻血。
另一位捐獻者林寶堅是2000年出生,他也是在大學期間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今年4月份,林寶堅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電話,他說,其實他的家人對于捐獻造血干細胞存在顧慮,但思考再三,他決定暫時隱瞞家人。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林寶堅:一開始還以為是詐騙電話,后面和紅會確認后發(fā)現(xiàn)是真的。之前想和家人商量,但家里人不會同意,所以就和他們說沒有去獻。但自己就同意了,就過來了,能匹配上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可以拯救一條生命的話。因為這種機會很難得,如果我不去做的話,我心里會很愧疚。
上午,張恩澤與林寶堅分別成功捐獻了414毫升與216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懸浮液,成為我市第158、15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