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2月10 日(海峽導報記者 昌利君)近日,市民陳女士撥打本報熱線反映,兒子小徐在貸款時遭遇高額中介費,希望借此提醒年輕人貸款務必謹慎,以防陷入“連環(huán)套”。
事件:借款5萬—10萬,月息低至三四百?
小徐大學畢業(yè)剛參加工作,因日常開銷大出現(xiàn)經(jīng)濟缺口。2024年6月,他在網(wǎng)上看到誘人貸款廣告——“銀行借款5萬—10萬,月息低至三四百”,便與信貸公司聯(lián)系。在中介“幫助”下,小徐辦理了5萬元房屋抵押貸款,貸款期限兩個月,月息1000元,并付了1.15萬元中介費。沒想到,僅一個月,小徐就接到催款電話。
此時,另一家貸款中介公司——廈門易捷助代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的“袁經(jīng)理”出現(xiàn),承諾服務費“絕對比那邊少”。小徐便前往該公司辦理10萬元貸款。事后,小徐回憶:“該公司先打款5萬元,要求支付2萬元服務費后才發(fā)放剩余5萬元,月息1800元。”他說,自己當時擔心還不上首筆貸款,也怕被父母知曉,在對方勸說下,稀里糊涂簽下第二筆貸款,并將房子進行“二押”。
還款日期臨近,小徐無力償還,只能向父母坦白。母親陳女士無奈,先幫兒子還清貸款解押房產(chǎn)。陳女士算了一筆賬:“10萬元借半年,除去利息和中介費,實際到款只有6.92萬元,若不及時止損,利滾利房子都可能沒了。”
事后,陳女士帶著兒子找第一家中介協(xié)商,對方退還了6000元服務費,但與“易捷助代”協(xié)商無果。
走訪:公司人去樓空!老板另有其人?
近日,導報記者前往“易捷助代”注冊地址湖里區(qū)園山南路 792號605室,發(fā)現(xiàn)該辦公室已人去樓空,大廳內(nèi)“客戶授信簽約中心”字樣仍醒目,還有五間裝修精良的洽談室。隔壁網(wǎng)絡(luò)公司的謝女士說:“這家公司2024年9月突然搬走,兩三天內(nèi)清空所有辦公用品,毫無預兆。”她還透露,該公司2023年創(chuàng)辦時生意火爆,客戶多為大學生和老年人。
導報記者撥打該公司法人朱士平電話,他稱自己只是掛名且已離職,實際老板另有其人。對于兩萬元服務費,他堅稱公司“合規(guī)”:“借款前已告知會收取咨詢服務費,雙方當面簽約,不存在欺詐。”導報記者在雙方簽訂的服務確認函中看到,簽了3年貸款咨詢服務,費用兩萬元。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尚未注銷。
律師說法
服務費判定需考量服務價值
導報記者就此事咨詢了福建自暉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敏輝律師。
林律師表示,雙方雖然有簽訂合同,但雙方合同約定的服務費20%過高,應根據(jù)中介實際提供的服務內(nèi)容等因素綜合考量確定。因此,小徐可在調(diào)解過程或訴訟過程中以服務費過高應予以降低作為主要訴求。
小徐的案例并非個例,許多年輕人、大學生和老年人由于缺乏金融知識,容易成為貸款中介的目標。應當加強對年輕人的金融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借貸觀。若需要借貸,務必在借貸前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了解所有費用和利息,避免被高額中介費和隱性費用所迷惑。應盡量選擇正規(guī)金融機構(gòu)貸款,避免通過不明來源的貸款中介借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