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不僅是一座風景優(yōu)美的旅游城市,更是一座宜居城市。這些年,隨著我市養(yǎng)老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來到廈門生活,安度晚年。18日的《我生活在廈門的理由》,我們就去認識一位在廈門養(yǎng)老的東北阿姨。
逛菜市場:這叫筍尖,(蘆筍)蘆筍,咱們老家這邊就沒有這個 。
聽口音你應該猜出來了,這位阿姨是個東北人,她叫高貴清,今年68歲,來廈門生活已經10年了。每天早上高阿姨都會到這個菜市場來買菜,盡管南北方的生活有差異,但在買菜這件事上,她已經逐漸適應了。
由于女兒在廈門工作、成家,高阿姨和老伴退休后就來到了廈門養(yǎng)老,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外孫。外孫上學、女兒上班,都要晚上才能回家吃飯,所以早上買完菜,高阿姨并不著急做飯。
高貴清:孩子中午也不在家,中午我們兩個人的飯菜也不怎么好做,晚上再好好做一頓,大家都回來了一起吃。
晚餐有著落,午餐怎么解決呢?看,這就是高阿姨和老伴的午餐。
原來高阿姨現在都會提前一天和社區(qū)助老員預定好午餐,每天中午,助老員都會準時將這四菜一湯送到他們面前?,F在廈門許多社區(qū)都建立了老年食堂或者提供送餐服務,不少老人都和高阿姨一樣,再也不用為去哪吃飯發(fā)愁了。都說老有所養(yǎng),還要老有所樂,這不,閑不住的高阿姨,在前些年就加入了蓮豐社區(qū)老年合唱團。
高阿姨說,既然決定了要在廈門養(yǎng)老,就要融入這座城市,所以她最近正在學《我是廈門人》這首歌。
高貴清:高阿姨,今天練得怎么樣(還好)(我聽剛才唱的都是閩南話,你會不會?)
雖然高阿姨的閩南話還有些蹩腳,但她與這座城市的距離卻在慢慢拉近。如今廈門已經實現了所有村居養(yǎng)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建立了居家為基礎、社區(qū)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yī)養(yǎng)相結合的多層次養(yǎng)老服務新格局,這也吸引了許多老年人來到廈門定居,高阿姨朋友圈里的姐妹也是越來越多。
現在每周三,高阿姨都要和她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姐妹們相約。
高貴清:我們小群體,每個周三出來,到這公園來,唱唱歌, 跳跳舞。(我看你們都穿的高跟鞋啊。)不是愛美嘛,不穿高跟鞋,人的氣質一下就下來了。
阿姨們說,廈門這座城市很美,在廈門養(yǎng)老也是美得很,所以她們更要保持自己的美麗。每次聚會,她們都會選擇不同的場所,帶上自己準備的小零食,一起把廈門走透透。
高貴清:這個是東北的臘腸,這是老家的粘玉米。(你們這個團隊有名字嗎?)有,叫幸福女人,這是我們的群,這是我們的日常。
從阿姨們的笑容中,我能感受到她們真的很幸福,這種幸福不僅是某一次的聚會,而是在廈門這座城市中生活的幸福感。適宜的氣候,完善的養(yǎng)老服務,家人的陪伴,還有一群老姐妹,在這樣的一座城市中安享晚年,何嘗不是一件幸事。(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