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5月1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文 圖片由思明區(qū)市政園林局提供)近日,鐵路文化公園這張“名片”再添亮彩——公園沿線分布的5座公廁改建完畢,現(xiàn)已正式面向市民游客開放。這也是今年思明區(qū)市政園林局“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大舉措。
導報記者獲悉,新建公廁分別坐落于鐵路文化公園巡司頂段、虎溪巖段、一中游泳館段、萬壽路段及文屏段5個點位。5座公廁共定位為2種款式,面積18㎡-27㎡,總建筑面積116.2㎡。思明區(qū)園林綠化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原本的5座公廁已使用10年,面臨硬件老化壞損等問題,經(jīng)過全面升級后,新建的5座公廁不僅在風格上與鐵路公園更為適配,功能也有所提升。其中一座公廁,還設立了第三衛(wèi)生間,為周邊的居民群眾提供更為舒適、溫馨、便利的使用體驗。
在鐵路文化公園文屏段可以看到,鐵路的初始軌枕采用的是木頭,為了更好融入鐵路文化公園環(huán)境,新建公廁以“原木色”為主色調(diào)。內(nèi)里則采用仿大理石瓷磚貼面,適配的色系讓公廁整體風格簡約大方。同時,公廁配備有智能屏,能清晰地看到各個點位的使用數(shù)據(jù),包括溫度、濕度,氨氣、硫化氫濃度等。如果使用超過20分鐘,公廁便會自動報警,提醒管理人員查看確認使用者的安全情況。在無人使用時段,公廁管理員可智能操控系統(tǒng),將公廁門上鎖,自動沖洗廁所,待其自動風干。
萬壽段公廁與文屏段風格、功能一致,但它是5座公廁中“人氣”最高的一座。由于毗鄰居民住宅區(qū)及市場,不少老居民常在附近打牌、下棋、聊天,數(shù)據(jù)顯示,五一假期至今,已有超兩萬人次使用了這座公廁。一中游泳館段的公廁是本次新建提升的另一類風格,融入更多閩南元素,比如帶狀紅磚、閩南紅磚等。
除此之外,夜間的公廁也將成為鐵路文化公園的一景。由于公廁外觀局部采用了玻璃材質(zhì),在達到造型效果的同時,與夜景外圍燈光相互烘托鋪墊,使之形成“一廁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