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臺海網3月7日訊 據廈門廣電報道 腳氣不治,可能引起甲癬、體癬、丹毒、癬菌疹、象皮腫等并發(fā)癥
【預防】
這么做有望徹底擺脫“香港腳”:勤換鞋襪,襪子經常暴曬;不要搔抓以免引起皮疹蔓延;避免與他人共穿拖鞋
【治療】
按醫(yī)生交代用足用夠療程,不隨意停藥;不自購藥涂抹,或聽信偏方
近日,廈門市中醫(yī)院皮膚美容科葉佩真主治醫(yī)師在坐診時,一名年輕小伙子一瘸一拐前來就診,他說自己右腳背紅斑腫痛已有3天,一開始腳底癢時沒當回事,結果腳背很快就腫了。葉佩真看看他的腳背、趾縫、腳底,又看他的左腳,問他:“有沒有發(fā)燒?平時腳底癢吧?雙側腹股溝有沒有、屁股有沒有?”小伙子驚奇又害羞地說:“都有,醫(yī)生你怎么知道?”“這是足癬的常見‘配套’癥狀啊!”葉佩真笑著解釋:“你這是足癬引發(fā)的感染,也可以說是丹毒,已經并發(fā)細菌感染,需要抗炎治療。”
癢、癢、癢……春天,不僅是萬象更新的季節(jié),腳氣,也就是足癬,伴隨著不斷走高的氣溫也開始猖狂起來。在南方,足癬的另一個名字——“香港腳”更被人熟悉,從名字可以看出,它在廣東、福建等溫熱、潮濕的沿海地區(qū)比較多發(fā)。
最近我市各大醫(yī)院皮膚科因足癬發(fā)作的患者就診量大增,我們請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思明院區(qū)皮膚科主任醫(yī)師王勉、廈門市中醫(yī)院皮膚美容科主治醫(yī)師葉佩真,就足癬如何防治給讀者做解答。
春天高發(fā)
因為環(huán)境最適于真菌生長
簡單來說,足癬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癬,具有傳染性。足癬春季好發(fā)的原因,源于真菌的生長條件。春夏季節(jié)的溫度、濕度等條件對真菌的生長和繁殖非常有利,一般真菌在溫度為25℃-37℃、濕度為95%-100%、pH5.0-6.5的環(huán)境中比較容易滋生,而春季的環(huán)境正好符合這種條件。
很多人感覺足癬難治,這是因為,真菌一般可以在零下6℃左右的環(huán)境里長期存活,在10℃-40℃溫度下快速生長,在120℃的高溫中可存活約10分鐘,在脫離的毛發(fā)、指(趾)甲、皮屑中還可長期生存,可見其生命力之強。
為何又是足部最高發(fā)?除了環(huán)境因素外,足底和趾間有別于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它沒有皮脂腺,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所以生理防御機能較差。但是,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非常豐富,多達250萬個,一天的汗液量可高達500毫升,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溫熱,有利于絲狀真菌的生長。而且,足底部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質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yǎng)物質,有利真菌的生長。
就發(fā)病人群來看,足癬更青睞年輕男士,以南方更多見,還有一些長期需要穿膠鞋作業(yè)的人也是“腳氣”高發(fā)人群。
四種足癬
丘疹鱗屑型最常見
就足癬的臨床表現來說,常見的有四種:
1. 角化過度型:這類足癬無水皰及膿皰,主要表現為皮膚角化過度,粗糙無汗。冬天時往往患處會皸裂;
2. 丘疹鱗屑型:最常見的一種,足跖有明顯的呈弧形或附著于皮損邊緣的脫屑,當真菌活動頻繁時,可增厚并可伴見紅斑、丘疹,并伴有癢感;
3. 水皰型:常位于足跖及足緣、呈群集或散發(fā)的小水皰,伴有瘙癢,水皰位置較深,皰壁不易穿破,周圍無紅暈、數天后可吸收脫皮;
4. 趾間糜爛型:一般好侵犯第三、四趾間。也可發(fā)展至足背形成類似體癬的弧形或環(huán)狀皮損。
腳氣不治
當心變成丹毒
很多人認為,就一點癢,忍一忍,不治療也沒事吧?
那可不行。足癬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如甲癬、體癬、丹毒、蜂窩織炎、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癬菌疹、象皮腫等并發(fā)癥。
近日,葉佩真就接診了好幾位因足癬拖著不治,發(fā)展成丹毒的患者。葉佩真解釋,丹毒是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一般由于皮膚的炎癥,特別是皸裂或潰瘍的炎癥導致致病菌侵襲引起的。足癬是最常見而且易被忽視的易感因素,可成為細菌進入皮膚的門戶。一旦發(fā)現這些皮膚病變應積極治療,處理繼發(fā)感染,必要時還要全身應用抗生素。
防勝于治
對癥治療可根治腳氣
足癬能不能根治?兩位專家都明確,能!但是,要堅持治療,而且要對癥治療。不同的臨床表現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王勉強調,足癬的治療,首先要醫(yī)生明確診斷。治療的方式、療程的長短也應由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葉佩真也強調,足癬治療,要按照醫(yī)生交代用足量、用夠療程,不隨意停藥,皮疹消退后外用藥需要再堅持用2-4周。更不要隨意買藥涂抹,或聽信偏方,否則很可能會延誤病情,甚至加重病情。葉佩真就接到不少自行外用激素類軟膏如“皮炎平、艾洛松、尤卓爾”的患者,用藥時緩解,停藥就復發(fā),反復發(fā)作,反而導致足癬更加難治。
要注意,如果外用藥物后效果不明顯,或者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可適當服藥抗真菌的藥物。具體用藥細則,也應在醫(yī)生指導應用。兩位專家也強調,對于足癬,預防勝于治療,真菌容易在溫暖潮濕環(huán)境中滋長,勤換鞋襪,襪子經常暴曬、鞋子每天換著穿并注意通風干燥。特別是愛運動的朋友,運動后要及時更換鞋襪、衣物。不要搔抓以免引起皮疹蔓延。真菌具有傳染性,腳氣傳播不一定要腳碰腳,公用的洗澡盆、拖鞋等是足癬的主要傳播途徑,因此,避免與他人共穿拖鞋,特別是公共場合的拖鞋。患有足癬避免去泡溫泉、游泳,以免傳染他人。
【小貼士】
就足癬預防治療泡腳方,葉佩真給了一副常用外洗中藥處方建議:土荊皮15克,黃柏15克,白鮮皮15克,苦參15克,川楝子15克,蛇床子15克,水煎外洗。外用一周沒有改善必須去醫(yī)院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