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4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廈門的風味小吃久負盛名,發(fā)展至今已有200余種,今天向大家介紹兩種與冬天有關(guān)的廈門傳統(tǒng)小吃。一是即將在冬至熱賣的春卷(廈門薄餅),二是需要低溫才能結(jié)凍,過去只能在冬天才能制作的廈門土筍凍。記者走訪的兩家店均致力傳承廈門古早味,一家三代傳承制作手藝,如今成為該品類的佼佼者。

三都土筍凍

-三都土筍凍生產(chǎn)車間
三都土筍凍
標準化規(guī)范手藝和工序禮盒裝讓美味更加便攜
土筍凍,是閩南特有的一種海鮮小吃。將“土筍”洗凈后,以清水熬煮,待它身上的膠質(zhì)與水融合,冷卻后即可凝固成一塊塊玲瓏剔透的“土筍凍”,就像彈性十足的果凍。搭配蒜蓉醬、芝麻醬、芥末醬,還有自制的酸蘿卜,品嘗起來口感冰涼絲滑、清爽鮮嫩,鮮香、咸鮮中透著一絲酸甜,芥辣味直達鼻腔,非常過癮。
“土筍”不是筍,而是一條條狀似小蚯蚓的環(huán)節(jié)小動物,學名叫“星蟲”,生長于海岸的灘涂地帶。
在海滄,有一家小吃店,專門做土筍凍。一家三代人從未間斷,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如今,1988年出生的孫輩陳偉旭全面接手。大學畢業(yè)后,他開始接手時就重新注冊了商標,把“海滄老牌土筍凍”變成了“三都”,因為海滄以前就叫三都。近幾年,他又將做土筍凍的手藝和工序進行了標準化規(guī)范,建成了生產(chǎn)車間、檢驗室,讓土筍凍的質(zhì)量更高、更有保障,同時也讓鮮美口味更加穩(wěn)定。包裝也更加多樣,有碗裝、袋裝,形狀也有小圓塊、小方塊,甚至還有自帶泡沫保溫箱的禮盒裝,讓土筍美味更加便攜。
在陳偉旭看來,要做就做最好的。三都的土筍凍全部由新鮮“土筍”制作,Q彈十足,口感脆嫩,味道十分鮮美。秘訣就在于,不論從食材的選擇、制作過程再到成凍后的口感、醬料的調(diào)配,他都嚴格把關(guān),力爭上乘。
他介紹,土筍凍的做法中最重要的是清洗,從洗去它們身上的泥巴,到碾壓出內(nèi)臟,反反復復五六遍,并且要注意不把土筍碾碎,以免影響脆度和甜度。除了清洗和碾壓采用機器標準操作,其他環(huán)節(jié)仍為純手工制作。陳偉旭說:“土筍凍的做法大同小異,但品質(zhì)好不好,就在于各種細節(jié)。”
地址:海滄區(qū)海滄街道新大街56號


-姚江彬在制作春卷皮。張婧瑋攝
正港八市春卷
制作春卷皮被圍觀 開發(fā)四種口味春卷
再過兩周,就是冬至。在廈門,每到冬至、清明等重要節(jié)氣,人們有吃春卷的習慣。以前,做春卷皮的商家,提前一兩周就會接到老客戶的預(yù)定。
姚江彬的祖父和父親就靠一門做春卷皮的手藝,在八市有了立足之地。從沒有店招的攤位,到現(xiàn)在禾祥西路上窗明幾凈的小店;從幾十年前只賣春卷皮,到現(xiàn)在開發(fā)出不同口味的春卷和其他各色小吃,正是在姚江彬手上完成的蛻變。
在正港八市春卷,店門口煤氣灶上的兩個平底鍋,是姚江彬施展技藝的“主陣地”。每次他一手轉(zhuǎn)著面團,一手從鍋里掀起一張薄薄的春卷皮時,都會吸引路人和顧客圍觀拍攝。
姚江彬介紹,甩動和涂抹面團講求力道適中,輕則卷皮過小,重則太厚;什么時間揭起餅皮也有講究,淺則易破,過則易焦,恰到好處。除了薄,春卷皮要達到軟韌彈牙,和面的過程也很重要。為了讓面團柔韌筋道,20分鐘左右就要將面團搟開,可以讓做出的春卷皮均勻不易破、賣相好。
春卷,是非常地道的老廈門食物。薄而韌的卷皮做好后,將高麗菜、紅蘿卜、竹冬筍、豆干、芹菜、海蠣、蝦仁等十多種食材剁碎炒熟,搭配海苔、芫荽、廈門甜辣醬、花生貢糖等,裹成條狀食用。在正港八市春卷,除了最傳統(tǒng)的春卷,還有沙茶味、咖喱味、咸蛋黃口味的春卷,醬料都是姚江彬研制的獨家配方。
“自從1995年接手后,我每年去各地旅游、考察,都會嘗一嘗當?shù)氐拇壕?,琢磨他們有什么可以為我所用?rdquo;姚江彬說,不過在他看來,還是老廈門的傳統(tǒng)春卷最合他口味。
地址:思明區(qū)禾祥西路13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