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9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鄭澤凡 孫妍/文 陶小莫/漫畫)“教練”的一條朋友圈讓她損失2500元。昨日,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發(fā)布一起發(fā)生在“朋友圈”之間的典型案例,提醒市民群眾要小心防范打入“熟人社交圈”的兼職刷單詐騙。
9月8日,李小姐在宿舍刷朋友圈時,看到之前加的一個“教練”在朋友圈發(fā)了一張名片,上面寫著:“加微信,可兼職刷信譽賺錢。”李小姐就添加了名片上的微信,對方昵稱為“派單員”。
說明來意后,“派單員”發(fā)來一個二維碼,“你掃描進入鏈接,根據(jù)里面的提示操作就行,刷單的錢和你的傭金稍后會一并返還”。一聽操作不難,李小姐也沒問太多,就開始掃碼“刷單”。一番操作后,李小姐發(fā)現(xiàn)自己的支付寶花唄付款600元。
李小姐慌了:“怎么一下付款這么多錢?”此時,對方說:“別急,剛剛你操作失誤了,你加一個客服微信,他會把錢退給你。”于是,李小姐又添加了一個名為“網拍退款客服”的微信,對方上來就讓李小姐將支付寶的一些界面截圖發(fā)過去,稱系統(tǒng)檢測到李小姐的支付寶賬號存在風險。
李小姐照做后,對方稱必須換一個支付寶賬號進行操作,李小姐忙切換自己的另一個支付寶賬號。這時,對方又發(fā)來一個二維碼,讓李小姐掃碼進行操作,稱只有掃碼付款,驗證賬戶正常,之前錯刷的錢才能退回。
就這樣,李小姐在對方誘導下,又掃了碼,這次,她的支付寶又被扣走1900元。
連續(xù)兩次落入陷阱,李小姐第二次被扣錢后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并報警。
昨日,民警聯(lián)系上李小姐。李小姐稱,朋友圈的“教練”并不是熟人,她自己也忘了是什么時候將其加為好友的。李小姐被騙后,曾詢問“教練”是怎么回事,但消息發(fā)出后,一直未得到對方回復。“李小姐掃的二維碼,很可能就是經騙子包裝的收款碼。”民警提醒,網上兼職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此外,市民朋友要學會甄別各類信息,那些出現(xiàn)在你朋友圈里的廣告,也可能藏著詐騙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