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檔案
姓名:李玲金
畢業(yè)學(xué)校:廈門市實驗中學(xué)
分數(shù):489分(理科)
錄取院校: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學(xué)費:預(yù)計7000元/年
臺海網(wǎng)8月16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爸媽工作很辛苦,上了大學(xué),我想自己勤工儉學(xué),給家里減輕負擔(dān)。
集美,后溪,新村,一個簡陋的出租房。李玲金一家四口已經(jīng)在這里租住了許多年。
再過半個月,這個18歲的姑娘就要離開這里,獨自踏上求學(xué)的路。爸爸媽媽說,就算再苦再難,也一定要供兩個孩子上學(xué),“希望她們將來能有好工作,不要像我們這么辛苦”。
爸媽干普工,期待多加班賺錢
玲金是龍巖武平人。不過,在她出生前,父親李趙先就已經(jīng)來到廈門,所以,她和妹妹實際上都是生在廈門,長在廈門。
1993年,李趙先就和堂哥一起,從老家出來,來到廈門打工。“我沒上過什么學(xué),沒有文化,也沒有技能,在老家也沒什么謀生的途徑,所以就出來了。我和堂哥是村里最早出來打工的人,到現(xiàn)在20多年啦!”李趙先說。
因為沒有技術(shù),李趙先一直都在工廠里做普工。后來,娶妻生子,妻子也進了工廠打工。夫妻倆勤勤懇懇,養(yǎng)育著兩個女兒。
做普工,很辛苦。廠子里訂單多的時候,一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早上7點半出門,要到大半夜才能回家。
但李趙先和妻子都盼著加班。“加班多才有錢賺??!這段時間訂單少,我們一天就上8小時班,只能拿1750元的底薪。訂單多的時候,雖然干得辛苦,但一個月能賺三四千元,這樣才夠一家人開銷啊。”媽媽笑著說。
生活很苦,但全家人都很樂觀
走進玲金的家,進門就是爸媽的臥室。床的旁邊,擺了一張折疊小木桌,一家人吃飯在這里,招待客人也在這里。這一間小屋子,承擔(dān)了臥室、客廳、餐廳的全部功能。
玲金和妹妹住在隔壁的屋子,除了床,還堆了不少雜物。地方不大,姐妹倆的房間也只好承擔(dān)起儲藏間的功能。
還有一個小小的空間,被隔成廚房和衛(wèi)生間。一家人的衣服,只能晾在窗臺上。
這樣一套房子,每個月的租金加水電,大約花費700元。“大的房子我們租不起呀,太貴了!這樣子就很好了,關(guān)鍵是一家人在一起。”媽媽笑著說。
盡管生活艱辛,但全家人都很樂觀。爸爸說:“我們從小都是過著苦日子長大的,那時候一年才做一件衣服,骨子里是吃苦耐勞的。對我們來說,去工廠里打工,總比像父母那樣一輩種地要強。”
媽媽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對生活沒有太高要求,一家人平平安安最重要。”
玲金和妹妹也并不覺得苦。玲金說,生活中需要的東西,家里都有了,就是覺得爸爸媽媽工作太辛苦。
初中開始,她就給妹妹做飯吃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從小學(xué)起,玲金就會做家務(wù)了。
妹妹比她小五歲,剛開始,總要玲金照顧。爸媽工作忙的時候,顧不上回家做飯,從初中開始,玲金就學(xué)著自己做。
剛開始,不會做菜,她就買來一箱面,天天煮面吃。盡管很單調(diào),姐妹倆卻吃得很開心。
爸媽在工廠也吃得很簡單,常常是買個饅頭就把一頓飯打發(fā)了。“在吃飯這件事上,我們都不追求大魚大肉,能吃飽就行!”媽媽說。
后來,長大了一些,姐妹倆能干的事越來越多。這次放暑假,媽媽很開心,因為家務(wù)活都被姐妹倆包了。
每天早上7點,玲金和妹妹就起床了,吃過早飯,媽媽出門上班,她們就負責(zé)收拾、洗碗、拖地。“這兩個月,我都沒有拖過一次地!”看著兩個懂事的女兒,媽媽很欣慰。
暑假打工,她要自己賺生活費
但生活的重擔(dān)還是壓在這一家人身上。
玲金考上了大學(xué),家里人很開心,但面對每年大約7000元的學(xué)費,全家人都很犯愁。
剛一放假,玲金就和同學(xué)一起到工廠里打工了。她去了軟件園三期的一家工廠做手工,每天工作8小時,負責(zé)穿袋子、當(dāng)客服,兩個月下來,算一算能賺2000多元。
這是玲金人生賺到的第一桶金。她說,準備用這筆錢補貼學(xué)費,減輕父母的負擔(dān)。“我沒有出過遠門,最遠只回過武平老家,動車都沒有坐過。所以,我也不知道上了大學(xué)生活上要花多少錢,盡量節(jié)省吧。”
玲金計劃著,如果學(xué)業(yè)不是特別緊張,開學(xué)以后,她還想?yún)⒓訉W(xué)校的勤工儉學(xué),給家里減輕一些負擔(dān)。
面對兩個上學(xué)的孩子,李趙先和妻子咬咬牙關(guān),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把孩子培養(yǎng)出來,借錢貸款也要讓她們讀書。“我們都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所以賺錢特別辛苦。將來,她們都好好讀書,畢業(yè)后找一份好工作。我不要求她們大富大貴,只希望她們不要像我們這么辛苦。”李趙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