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唐居住區(qū)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區(qū)內綠樹環(huán)繞,周邊還有開放式公園。 (本報記者王協(xié)云攝)
臺海網6月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今年還未過半,新開工的保障房數量卻早已超過計劃的一半――我市今年計劃新開工的2.1萬套保障房,目前已經開工1.3萬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不僅“建得快”,更要“建得好”;不僅讓老百姓住得進去,更要住得下來。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著力擴大住房基本保障的覆蓋面,強力推進保障房建設,創(chuàng)新“地鐵站點+保障性住房”建設模式,圓高品質百姓宜居之夢,真正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困難。
我市保障房建設有什么新模式、如何實現(xiàn)新速度?已入住保障房的市民又是如何評價的?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個在建、建成的保障房項目。
施工現(xiàn)場
平均六天建好一層樓
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昨日上午十點半,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鐵社區(qū)一期工程,十余架塔吊不間斷作業(yè),13棟主樓里的施工作業(yè)人員正緊張施工。
“一期工程計劃于明年九月前竣工,具備交房條件。”項目業(yè)主單位建發(fā)房地產集團負責人楊觀明告訴記者,自開工起項目就持續(xù)加足馬力,1000多名工人正在加緊施工。目前,主樓最高已經施工至7層,平均施工至4層左右。按照這個進度,該項目平均6天就蓋起1層樓。
其他保障性住房項目也如火如荼建設,如高林居住區(qū)二期保障性安居工程、華鈴花園三期保障性安居工程都已經處在室內外裝修施工階段,即將竣工。
項目配套
打造“完整社區(qū)”
教育醫(yī)療購物一個都不少
“住進這樣的房子像做夢一樣!”2016年,市民李三江住進了洋唐居住區(qū)保障性安居工程。記者看見,這里無論是生活配套設施,還是休閑娛樂公共場所,都一應俱全。
記者走訪保障性住房地鐵社區(qū)、九溪小區(q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在建保障房項目也發(fā)現(xiàn),在項目策劃前期,教育、醫(yī)療、購物、娛樂等生活配套就與住宅工程同步規(guī)劃、設計、交付使用。譬如,九溪小區(qū)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將配建一所12班幼兒園、一棟社區(qū)服務中心,甚至還將建設公交首末站點,最大限度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為了讓老百姓出行交通便利,廈門舍得拿出好地塊建設保障房。4個保障房地鐵社區(qū)都建在地鐵站點旁,今年新開工的湖邊公寓等項目甚至位于島內繁華地段。
住戶點贊
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
讓更多家庭圓安居夢
市民蔡鉆研住進了光線明亮的保障性租賃房,作為低保戶還能享受租金優(yōu)惠,他告訴記者:“幸福無以言表。”
劉飛是廈門實驗中學老師,2016年他和多位同事就近拎包入住公共租賃住房濱海公寓。他說,身背“夾心層”“新市民”兩重身份,住房是以前的最大煩惱,多虧廈門的公租房制度,讓安居夢成為現(xiàn)實。
他們一個是本市戶籍的低保家庭、一個是非本市戶籍但在廈工作的“新市民”,都通過我市住房保障體系解決了住房難。
市建設局、市住房保障辦相關負責人指出,我市現(xiàn)有的保障性租賃房、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商品房等三種類型保障房,針對不同收入對象實行差異化的住房保障政策,力求既讓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又讓市民最大限度共享住房保障惠民政策。
原文標題:建得快建得好住得進住得好 廈門強力推進保障房建設
原文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6/03/10037217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