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5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近日,同安區(qū)祥平街道過溪村舉行“石獅爺公信仰”民俗文化活動,信眾紛至沓來祈求平安。
閩臺地區(qū)信仰石獅的歷史由來已久,但過溪村的石獅與眾不同。“過溪村的石獅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與同安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葉秉乾有關(guān),《福建通志》《泉州府志》《同安縣志》都有記載。”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介紹,葉秉乾是明代同安縣蓮花羅溪人,為人樂善好施,立志保一方平安。正統(tǒng)年間,同安大旱,十里八鄉(xiāng)鬧饑荒,他慷慨贊助稻谷二千石賑災(zāi)。時局不穩(wěn),土匪、???、山賊擾亂百姓,官府沒有足夠的力量守衛(wèi)百姓,他又組織鄉(xiāng)勇維護社會治安。后來,在抗擊海盜的過程中,因為兵力懸殊,葉秉乾被捉。海盜勸他投降,他寧死不降,最終被海盜殘忍殺害。
相傳,葉秉乾途徑官道亭時,見到一石頭形似獅子,就想抱到同安城區(qū)供奉。行至土地嶺休息時,石獅見此處蒼松翠柏、群峰環(huán)繞,就顯靈表示要留在此處扶危救難。同安過溪村及周邊地區(qū)的“石獅爺公信仰”由此而來。前不久,因蓮花水庫建設(shè)需要,“石獅爺公”搬到了過溪村營后自然村。
    信眾在祭拜“石獅爺公”時,還會放一樣與葉秉乾有關(guān)的東西——炸棗。相傳,葉秉乾抗擊海盜時,因食物不便攜帶、儲存,就把糯米磨成粉,搓成團子放在油鍋里炸,再放入隨身攜帶的包裹里方便吃食。
原文鏈接:http://epaper.xmnn.cn/xmwb/20180405/201804/t20180405_5171537.htm
原文標題:石獅信仰由來已久 同安過溪與眾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