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3月22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黃敏江/文 陳巧思/圖)在湖里街頭,有一種“逆生長”的行道樹:這個時候,它的樹梢一邊在吐新芽,一邊又掛滿了果子。
在金山西路兩側(cè)輔道,沿街長著兩排行道樹,有四五米高。其樹干筆挺,但樹葉稀疏,整體身材看起來較為“瘦削”。部分枝丫已冒出嫩紅的新葉芽,遠遠望去,就像一朵朵綻放的小花朵。而分枝底端,分布著一個個黑點——其實是一粒粒圓圓的飽滿的果子。一棵樹上起碼掛滿了上百個果實,碩果累累,卻是一派秋天的景象。
路邊,有一段被修剪下來的樹枝,導(dǎo)報記者看到,行道樹的果實約莫小青棗大小,近似橢圓形,呈褐色,拿在手里有種沉甸甸的感覺,果殼手感糙實,帶淡褐色的小疣點。
湖里區(qū)市政園林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行道樹叫“麻楝”,是一種喬木,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和西藏。
一般而言,麻楝的花期在每年的4-5月,果期為7月至翌年1月,“可能是因為廈門氣候的原因,常年溫度較高,導(dǎo)致麻楝的花期較長,結(jié)果和掛果時間相對也延長,而其果子本身也不容易掉,所以在春季,市民就能看到它一邊發(fā)芽,一邊掛果子的景象”。
據(jù)悉,該種樹木的木材呈黃褐色或赤褐色,芳香,堅硬,有光澤,易加工,耐腐,為建筑、造船、家具等良好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