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子墨在自制的燈籠上題“樂在其中”四個字。(本組圖/受訪者提供)

曉雨用六個紅包袋做了一個精致的小燈籠。

陳子健做的臉譜花燈。
臺海網(wǎng)3月1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六個紅包袋就能做出精致小燈籠;在自制花燈上裝飾臉譜、題字、掛中國結(jié)……昨日,本報曬出了許多家長和孩子自己創(chuàng)作的元宵燈籠后,不少讀者坐不住了,也紛紛來曬自家做的燈籠。您看,它們一個賽一個精致,一個比一個有創(chuàng)意。如果您家也有自己做的創(chuàng)意燈籠,歡迎來曬。您可撥打968820,或發(fā)送圖片到廈門日報微信公眾號。
將京劇元素融入花燈
“選取四張長方形紅色卡紙,分別在每張的四個角畫出圖案,并用剪刀剪出來。”正讀小學(xué)二年級的陳子健介紹說,再將四張卡紙邊對邊縫合后,花燈就初步成型了。
陳子健還別出心裁地融入了京劇元素。一次性紙盤的底部分別繪出紅、藍、綠、黃四個色調(diào)的京劇臉譜后,固定在燈籠的四個面上,陳子健的花燈就大功告成了。
“在文藝節(jié)目中看過京劇變臉,看科普全書時,又對京劇臉譜多了不少了解。”既對傳統(tǒng)國粹感興趣,又喜歡簡筆畫的陳子健在媽媽引導(dǎo)下,迸發(fā)出嘗試臉譜花燈的創(chuàng)意。
在自制燈籠上“題字”
同陳子健一樣,大一個年級的楊子墨也在媽媽的協(xié)助下,耗時一個下午,自制了一盞極具傳統(tǒng)色彩的大紅燈籠。“用十二根較短的細竹棍扎出一個長方體,再用四根較長的竹棍交叉固定在上下兩面。”楊子墨介紹,下一步就是給長方體的四個面貼上紅棉紙。底部放入一根電子蠟燭,下端系上中國結(jié)后,楊子墨的創(chuàng)意手工就大功告成了。最后,他還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在花燈上寫“樂在其中”四個大字。
“創(chuàng)意和想法都來源于八歲多的小朋友”,楊子墨的媽媽陳女士說,動手做花燈,除了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外,更能讓孩子在寓教于樂中了解到更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六個紅包袋拼成燈籠
3歲的女兒看到大孩子們提著燈籠玩,也吵著要。媽媽曉雨靈機一動――那就自己做一個吧。
曉雨平日很喜歡做手工,發(fā)飾、手工玫瑰花等,都是她很擅長的。跟同樣喜愛手工的朋友探討了一番,曉雨決定用紅包袋來做燈籠。
6個紅包袋,拆開,就變成了12張長方形的卡紙。把卡紙的四個角都折起來,然后相互之間用訂書機或膠布粘貼。上下各四個,中部四個做支撐。燈籠的雛形就出來啦。曉雨又為它裝上了燈穗,然后找了一支筆做提桿。“3歲的女兒全程在旁邊‘搗蛋’,我在粘貼,她就負責(zé)在旁邊撕。好不容易燈籠做好了。她開開心心地提著玩了一會兒,然后又把它整個拆開了,因為她很好奇,燈籠圓圓的肚子里裝著什么。”曉雨笑著說。
原文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3/01/100328038.shtml
原文標(biāo)題:臉譜花燈紅包花燈題字燈 自制燈籠又美又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