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2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洪恒亮/文 陶小莫/漫畫)給我18位付款碼,你的錢歸我!僅昨天一天,廈門就有5名市民被人騙走微信付款碼,一給付款碼錢就被刷走。其中,有人被騙5000多元,也有人被騙走幾百元。
昨天下午,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為此發(fā)布緊急預警,提醒市民保護好自己微信上的18位付款碼,看好自己的“錢袋子”。
報了兩次付款碼 被騙子連刷兩次款
市民張先生想在網(wǎng)上購買一款搜索信息的手機軟件,就加了一個網(wǎng)上搜索到的微信號。添加這個微信后,張先生與對方談好,以200元的價格成交。
隨后,正當張先生要發(fā)微信紅包給對方時,卻遭到對方拒絕。對方說,紅包和轉賬都是給個人賬戶,沒法入公司賬,只能通過微信轉賬付款。
張先生信以為真,正想要微信直接轉賬時,對方就發(fā)了微信語音過來。張先生說:“他當時讓我直接點進微信錢包的付款頁面,把條形碼上邊的18位數(shù)字碼念給他,完成支付后錢就能直接進入他們公司賬戶了。”
張先生想,這樣也方便,就按對方要求,把18位付款碼報給對方。不料,不一會就收到提醒,自己竟支付了2800元。
這時,微信語音又響起來了。商家又發(fā)微信語音通話,一個勁兒說“抱歉,不小心弄錯了”,還說要把錢通過這個支付渠道退還給張先生。
當時,急暈了的張先生沒多想,重復了一次上邊的流程,卻發(fā)現(xiàn)自己沒收到退款,卻又被刷走2790元,他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上當了!
等張先生再次要求對方退錢時,已被對方拉黑。
騙子拿到付款碼如何刷走你的錢?
民警分析說,微信付款功能一般在點擊進入付款頁面后,會顯示條形碼、二維碼和18位數(shù)字編碼。這三個碼的功能是一樣的,只是適用于不同的情況下,就像市民平時在商店掃二維碼支付一樣。
但是,如果市民把數(shù)字碼告訴對方,對方就可以刷走市民的錢。
昨日,民警和導報記者實際操作后發(fā)現(xiàn),其實微信在很多環(huán)節(jié)都有盡到提醒的責任。一點開微信收付款界面,查看“付款碼數(shù)字”,微信便跳出一段提醒:“付款碼數(shù)字僅用于支付時向收銀員展示,請勿發(fā)送給他人,以防詐騙。”
這時,如果你點“知道了”,出現(xiàn)18位數(shù)字的同時,微信又再次提醒你“付款碼數(shù)字請勿發(fā)送給他人,以防詐騙”。
不掃不明二維碼 不點擊不明鏈接
警方提醒說,市民群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做到不掃描不明二維碼、不點擊不明鏈接的同時,對于付款碼中的條形碼、二維碼和18位數(shù)字編碼一定要保存好,尤其不能透露給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