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9月23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近日,網(wǎng)上流傳吃荔枝會“被酒駕”的說法,這是真的嗎?昨日,記者向廈門交警求證,得到的答案是,吃荔枝確實會使口腔內(nèi)的乙醇含量升高,但并不會在體內(nèi)留下酒精,如果被檢測到疑似酒駕時,可申請漱口再測試,或者等幾分鐘再測。
交警解釋,食用一些含有酒精成分的零食后,會在短時間內(nèi)查出酒精含量,荔枝、榴蓮等高糖分水果,因運輸儲存等原因發(fā)酵,也會產(chǎn)生少量酒精成分,不過酒精量比較少,只會停留在口腔中,而酒類酒精則會到達血液。檢測時,口腔里的少量酒精也能測出,不過只是暫時的,基本在5分鐘后能恢復正常。如果被檢測人對酒精檢測結果存有異議,可向交警說明情況后進行第二次檢測或血液檢測。
交警說,藿香正氣水比較特殊,它的輔料是乙醇(酒精),且含量達40%至50%,說明書上寫有“服用后不得駕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yè)、機械作業(yè)及操作精密儀器”的字樣。因此,開車前不要喝這類含有酒精成分的飲品、口服藥劑。
交警提醒,駕駛員不要用吃水果等易發(fā)酵食物去搪塞酒精測試,切莫拿“吃了荔枝”作為酒后駕駛的借口,因為這是行不通的。
【資料】
根據(jù)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局發(fā)布的《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04)的規(guī)定,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20mg/100ml至80mg/100ml時,屬于飲酒駕車;酒精含量大于80mg/100ml,屬于醉酒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