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19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最近,陜西榆林一位年輕的準媽媽分娩在即,卻縱身一躍結束生命,由此引發(fā)各種爭論熱議。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孕產婦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家人和醫(yī)務人員在關心她們身體狀況的同時,也要關注她們的心理健康。
懷孕變“作”了 實為抑郁
女士懷孕30周了,原本應該開開心心等待寶寶降生的她,最近情緒有點不對勁:淚點變得很低,只要覺察到丈夫心思不在自己身上,就會生氣;家人稍微不按照她的意愿來做,就覺得難受。她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無助,有時候會無端焦慮,忍不住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比如,害怕寶寶出生后婆婆照顧不好,害怕上班后工作家庭無法兼顧。就這樣,她晚上睡不好,白天又什么事也不想做。家人專門到仙岳醫(yī)院咨詢如何應對。醫(yī)生認為,陳女士有“產前抑郁”表現(xiàn),需做好心理調整。
仙岳醫(yī)院精神科楊威醫(yī)生介紹,產前抑郁癥是發(fā)生在孕媽身上的一種孕期心理疾病,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制,常發(fā)生于懷孕初期的6-10周內或開始為分娩做準備的孕媽。已有研究表明,孕媽抑郁比例遠高于普通人群。
產前抑郁四大原因
楊威表示,產前抑郁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1.激素變化:懷孕期間的激素變化,讓孕媽更容易焦慮,在懷孕6-10周時和臨產前非常明顯。
2.健康原因: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發(fā)癥的孕媽,由于自身健康存在問題,同時又擔心殃及胎兒,容易焦慮。
3.期望過高:孕媽希望獲得更多關愛,對老公、家人往往會有過高的期望,希望老公時刻圍著自己轉,無微不至地照顧,一旦沒達到自己的期望,就會很失落。尤其是有對比時,會強烈地感覺別的孕媽待遇比自己好,從而更加失望。
4.對未來的焦慮:有的孕媽一懷孕就回家養(yǎng)胎待產了,經濟條件不那么好的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后的生活;還有的孕媽孕期仍然在上班,工作壓力很大,又擔心生了孩子后職位不保,焦慮就這樣產生了。
專家支招積極應對
那么,面對“產前抑郁”該如何調整呢?
1.積極調整心態(tài)。盡量以平常心對待懷孕,不少孕媽總擔心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把自己弄得神經兮兮,精神高度緊張。應該多給自己信心,平時可以多和其他媽媽交流經驗,多與家人溝通。
2.學會尋求幫助。懷孕后,瑣事方面不妨多尋求家人的幫助,孕媽盡量讓自己放松,規(guī)律作息,多做一些讓自己身心舒適的事情,比如閱讀或散步,從而達到舒緩身心的目的。
3.家人的體諒與包容很重要。家人尤其是準爸爸要給予孕媽更多的體諒和包容,在這個階段盡量不要因為小事和其爭吵。家人和朋友要給予孕媽更多的陪伴,緩解她們的焦慮。如果孕媽抑郁情緒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可及時找專業(yè)人士尋求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