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8月2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臺風天里的廈門,雨是???。撐著傘走在塘邊社區(qū)曲折狹長的巷子,一路上坡,記者足足走了十幾分鐘,才艱難抵達了塘邊社區(qū)流動黨員先鋒譚和平的出租屋。這一條路并不好走,然而,眼下的譚和平出入都只能拄著拐杖小心翼翼地挪動著,不論晴雨。
就在一個多月前,為救隔壁女童,老譚的腳嚴重受傷。
“沒什么后悔的,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么做。”作為有著37年黨齡的老黨員,老譚提起這事頗為豪氣,“這事值!”
他奮勇?lián)屪Ь认屡幻?/p>
6月11日18:40左右,剛吃過晚飯的老譚到出租屋對面去扔垃圾。老譚住的地方剛好是巷子的“T”形斜坡路口,這時一輛白色現(xiàn)代轎車正在往上坡方向倒車,鄰居家3歲的小女孩小霞正站在離車幾米遠的地方。
“我擔心司機看不到她。”老譚說,正在他不安的時候,那輛白色轎車突然開動,直奔小霞而去。“快走開!”就在小霞的奶奶被嚇到本能地往后退的時候,老譚一邊喊一邊飛身一躍搶在車前,伸手拽住小霞往路邊一推,自己卻被車子撞飛了一兩米遠,右腿失去了知覺,整個過程不過3秒鐘。
經(jīng)診斷,老譚的右腳跖骨粉碎性骨折,未來的行走可能會受到影響。幸運的是,小霞只是受到驚嚇,并無大礙。
在出租屋撐過難以自理期
受傷之后,老譚本應該在醫(yī)院住院,但他選擇在家里休養(yǎng)。“醫(yī)院床位不夠,不要給人家添麻煩。再說了,回來了也給人家省點錢。”
在十幾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老譚獨自撐過了艱難的難以自理期。“我只有一個女兒,她最小的孩子才3個月,過來探望一下也就急著回去了。”老譚說,當過兵的人能吃苦,作為1978年就入伍的老兵,全靠意志力撐過了那段難以動彈的日子。他的工作搭檔吳華明想把他接到自己的房子去住,他也拒絕了,理由是怕麻煩別人。
廈門的夏天氣溫高,沒有空調(diào)沒有冰箱,老譚還要自己買菜做飯,“兩天就得買一次,拄著拐杖就出門了。”老譚說,再怎么不方便都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所有的不方便也就這么克服下來了。
欠工人錢就吃不下睡不著
其實,一直以來,老譚都是一個熱心人。
1983年退伍后,老譚轉(zhuǎn)業(yè)到湖北隨州棉花公司,任司務長。2000年下崗后,老譚就到了廈門,當時為了生計什么活都接,這些年來才慢慢地專注在廚房設備領域。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很多新朋友。吳華明說:“老譚人特別好,平時欠工人幾千元就吃不下睡不著,總要想辦法籌錢先還了。”
“廈門社會治安好、環(huán)境好。”老譚說,在這里,他很踏實,受傷后社區(qū)人員來看望他,還有村里的老人也自發(fā)來看他。3歲的小霞見到他總要問他:“爺爺腿好了嗎?”這也讓老譚感到很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