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病的小馨被奶奶抱在懷中。

陳女士代女兒寫的求助信。
面對疾病,這個一歲零一個月的孩子眼里,滿是無知與畏懼;面對女兒,這個僅有初中文化的家庭主婦眼里,卻是急切與渴望。昨日上午,同安新民鎮(zhèn)居民陳女士攜帶著自己代女兒寫的求助信,到本報尋求幫助。
6月24日,陳女士的女兒小馨(化名)因反復(fù)發(fā)燒不愈,被送往廈門市第一醫(yī)院就診。經(jīng)診斷,小馨得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陳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化療還未開始,但日漸增多的治療費用已開始讓家庭犯了難,他們希望通過本報,尋求熱心人士的幫助。
臺海網(wǎng)7月5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可憐:因為輸液手腕腳踝淤青
昨日下午,記者跟隨陳女士,來到了小馨的住院病房。
陳女士說,剛?cè)朐簳r,病情不穩(wěn)定的小馨獨自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待了四五天。由于年紀(jì)尚小,不能自主飲食,小馨被插上了胃管;為了配合治療,以防大出血,她的手也被布條綁了起來。
一道門,將兩人相隔——里面是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外面是心痛得徹夜難眠的母親。幾天來,陳女士的心始終揪著,盡管每天的探視時間只有三十分鐘,但她還是堅持,在監(jiān)護室外默默地守候了二十四小時;幾天來,小馨也始終盼望著,回到媽媽溫暖的懷抱中,盡管陳女士“全副武裝”,還是被想媽媽的小馨一眼認(rèn)了出來。
因為要不斷地輸液插針,小馨嬌嫩的手腕腳踝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淤青。無奈之下,護士只好將輸液針放置在了孩子的脖頸處。
渴望:在病房中嘴里嘟囔著“讀書”
“我告訴媽媽,我要上學(xué),我要讀書。媽媽也一直安慰我,一定會治好我,一定會給我書讀。”信中,“小馨”這樣寫道。
盡管小姑娘只有一周歲零一個月,僅能用童聲發(fā)出“爸爸”“媽媽”的讀音,可“讀書”二字卻時常從她的嘴里蹦出。作為家中的第二個孩子,小馨常常能專注地聽大人講故事; 五歲哥哥做作業(yè)時,她也喜歡上前湊湊熱鬧,沾沾“書香氣”。陳女士說,正是因為如此,她才以孩子想要讀書的口吻,寫下了這封求助信。
這一次,平日里最愛的書卻沒能陪小馨走入病房。“醫(yī)生有交代,紙質(zhì)書上可能沾染細菌,最好不要帶進來。”陳女士說。
無奈:貧窮家庭面臨數(shù)十萬醫(yī)療費
從6月24日,小馨已經(jīng)住院十天了。厚厚的一沓費用清單里,夾雜著一張字跡潦草的紙。陳女士告訴記者,這是前幾天和醫(yī)生面談的時候做的記錄,其中的內(nèi)容,就包含了數(shù)十萬元的治療費用。
“不輸血小板的時候,治療費一天大概六百多元;如果需要輸血小板,得花兩三千元。”陳女士說,自己是家庭主婦,全家的生活來源全靠丈夫打工、每月三千多元工資。自從女兒生病開始,她已到處奔波,向親戚朋友借過一圈。
“這些天已經(jīng)花掉兩萬塊錢了。”陳女士說,由于化療還未開始,孩子后續(xù)情況未知,整個治療費用對于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會是一筆數(shù)額高昂的花銷。盡管如此,她仍不愿放棄那一絲希望,想要尋求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
雖然病房里看不見陽光的蹤影,雖然小馨暫時不能離開醫(yī)院,但對于這個年紀(jì)尚小的孩子來說,外面的世界,依舊充滿繽紛和希望。如果您有意幫助小馨和這個家庭,可致電本報熱線968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