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石階“美容”,徒手翻滾幾十斤的石凳。南湖公園提升改造項目泥水組組長劉仁凡昨天清晨五點就出門了。這個“五一”小長假,他又沒有休息,因為公園內(nèi)的一座廊亭必須完工。昨日忙碌一天后,任務(wù)基本完成了。劉仁凡說,心里短暫輕松了一下,又要考慮下一個活在哪個工地。
昨天約定完工 他一大早就馬不停蹄
臺海網(wǎng)4月30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44歲的劉仁凡是重慶人,來廈務(wù)工24年了。今年提升改造項目多,他也習(xí)慣了忙碌的日子。這個“五一”假期注定又是不得歇的三天,他早就有了心理準(zhǔn)備。假期第一天,他在家族微信群發(fā)了一個紅包,祝福家人節(jié)日快樂。
昨天清晨五點,劉仁凡先到園博苑看了一下那邊的項目改造情況,然后便馬不停蹄地來到南湖公園。今年元旦,南湖公園內(nèi)的一座封閉茶室開始改造,要變成開放式的廊亭,供市民休閑泡茶、打牌使用,昨天是該項目約定的完工日期。
細致打磨石階 徒手搬運幾十斤的石凳
昨天下午,記者見到劉仁凡時,他正手持角磨機,對石階進行打磨。劉仁凡說,這道工序,是為了讓石階變得粗糙、防滑。他解釋,石材運送過來都是粗樣,可以根據(jù)不同需求再進行處理。比如,酒店使用的石材考慮美觀,表面要亮滑一些;公園來往人流量大,要考慮防滑,所以表面要打磨粗糙一些。這只是第一步,之后還要高溫加熱石材并快速冷卻,使之形成火燒面,讓表面更加耐滑。一個石凳重約七八十斤,沒辦法抬起。劉仁凡將石凳翻倒,推著滾動到石桌旁邊,再立起來擺好。他說,石桌就更難抬了,一個便有七八百斤重,公園作業(yè)面狹小,又不能開進大型機械,所以前期都是多名工友合力,硬是從公園門口搬了進來。
完工后仍不敢放松保證質(zhì)量不能砸了招牌
一番勞作結(jié)束后,劉仁凡渾身是灰,他拍了拍塵土,洗凈雙手,端正地坐在石凳上接受記者采訪。這邊,電話還一直不停地響,班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來協(xié)調(diào)。廊亭建成后,還有一些后續(xù)的清掃、打理工作。若是公園內(nèi)的步道出現(xiàn)點小瑕疵,他還得安排人進行修補。“要做就做好一點,這是信譽問題。”劉仁凡很看重工程質(zhì)量,他說,自己在廈門打拼這么多年,如果思想上放松,工作出點紕漏,那以后接活就難了,不能砸了招牌。“園博苑的項目,下個月中旬便要完工。”劉仁凡說,現(xiàn)在手頭事多,他心里總覺得不踏實,每天凌晨五點左右就會醒來,都不用定鬧鐘。這一天忙下來,飯也沒有好好吃,簡單吃點快餐對付。廊亭工作基本結(jié)束了,又逢假期,他也沒心思好好吃一頓:“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干這行就是這樣。”
正月至今一天都沒休過笑稱希望下雨“好偷懶”
從今年農(nóng)歷正月到現(xiàn)在,劉仁凡還沒有好好休息過一天。“真希望多來幾場大雨,干不了活,我也可以休息一下。”劉仁凡開玩笑說,這也只是想一想,如果延誤了工期,那會被扣錢,實在劃不來。劉仁凡說,以前年輕時,每干完一個項目,錢一拿到手,心里都會覺得很痛快。現(xiàn)在,有二十來個人跟著他一起打拼,其中還有不少老鄉(xiāng)。作為領(lǐng)頭人,他要計劃好怎么去獲取下一個項目。“我們是一個團隊,大家都這么熟了,不能輕易散掉。”劉仁凡說,大家出來打拼都不容易,背負著養(yǎng)家糊口的責(zé)任,所以更要團結(jié)在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