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嶺山陵園內現有的生態(tài)環(huán)保葬區(qū)域。

-休息長廊區(qū)的手機充電站。
臺海網4月2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昨天,清明祭掃迎來了一個小高峰。據民政部門統計,昨日全市有5萬多人前往陵園祭掃。
新增手機充電站搭建臨時休息區(qū)
根據市殯葬管理處提供的數據,薛嶺山陵園、中華永久墓園、安樂園、文圃山恩澤園、龍壽山墓園和島外四個區(qū)殯儀服務站共計約51526人次前往祭掃(不含村居骨灰室)。市殯葬管理處工作人員提醒,根據往年數據,清明期間的祭掃最高峰會出現在假期第二天。各大陵園的車位有限,為避免交通擁堵,市民最好搭乘公交前往。
昨天,記者在薛嶺山陵園看到,休息長廊區(qū)新增了兩臺手機充電站。每臺充電站配備8條充電線。另外,長廊上還有一個夾式充電器,專門為可拆卸電池充電。這兩臺手機充電站是上周投用的,今后將會保留。
在陵園入口處附近,搭起了一個大型帳篷,作為臨時便民服務區(qū),方便市民休憩,里面配備了茶水及急救箱等。今天便民服務區(qū)還有鮮花贈送,市民只需在“文明祭掃板”上簽名,便可免費領取。
新建生態(tài)環(huán)保葬場所計劃明年投用
記者從市殯儀服務中心了解到,薛嶺山陵園計劃將西區(qū)現有綠化帶位置改造成為生態(tài)環(huán)保葬區(qū)域,主要以樹葬和花壇葬為主,目前該項目正在設計階段,計劃明年投入使用。
市殯儀服務中心副總經理吳小佩告訴記者,薛嶺山陵園占地面積約100畝,公墓區(qū)域約占70畝,該陵園不可能再進行擴建。
樹葬和花壇葬的意思是,將逝者的骨灰放進可降解環(huán)保骨灰盒,埋入土壤中,上面種樹或花草。大約三至五年時間,骨灰會融入土壤中,回歸自然。吳小佩說,目前考慮在生態(tài)環(huán)保葬區(qū)域立一個石碑,將安葬在此的逝者名字刻上去。
此外,薛嶺山陵園去年對地下公墓(骨灰統一埋葬地)進行了擴容改造,將使用年限增加了約50年左右。吳小佩介紹,上世紀80年代至今使用了約兩萬個骨灰存放的位置,這次改造后增加了四萬多個骨灰存放的位置。據了解,將骨灰放進地下公墓只需一次性繳費210元,不過不可取出。采用骨灰寄存的方式,每年需繳管理費24元,可以憑寄存證取出祭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