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市民特意前來購買手工湯圓
臺海網(wǎng)2月12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溜溜的元宵,香甜Q糯,唇齒留香。元宵節(jié),閩南人愛吃上一碗元宵,象征團圓美滿。不少幼兒園、單位組織手工“滾”元宵的活動,慶祝節(jié)日。
前日,童心童想蒙特梭利兒童之家舉辦了以元宵為主題的游園活動。40多個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親手做龍燈、舞龍燈和“滾”元宵,其樂融融。“吃著自己做的甜甜的元宵,孩子們對元宵也有了概念。”園長說。
今年元宵恰逢周六,有不少家庭都選擇和家人一起做元宵慶祝。去年,朱丁丁喜獲二孩寶寶。“今年元宵早,大寶不用上學(xué)。”她正在休產(chǎn)假,想在家“滾”元宵。“連著幾天晚上,一家人都在一起做元宵,很開心。”她還拿來教程,和家人一起做了很多造型和口味。比如紫薯味的貓爪、巧克力的元寶。特別是,糯米面餅成了4歲大寶的最愛。3元一斤的糯米團,大寶玩了好幾天。
“今天早上,大家圍坐桌前,吃著這幾天自己做的各式元宵,很有滋味。”朱丁丁說。
【特寫】
古早味元宵:還是手工做的甜
在家做元宵外,更多的廈門人也走上街頭尋覓手工元宵。記者尋著元宵的敲打聲,在合群路找到手工元宵手藝人——63歲的陳順英坐在地上一手按住模具,一手拿著錘子敲打。不一會工夫,一顆飽滿成型的元宵餡就出現(xiàn)在眼前了。
“機器做的湯圓不夠甜,還是要手工的好。”七十多歲的顧客蔡秀琴說。而陳鳳琴是陳順英30多年的老顧客。因為好古早味,她特意從蓮花來這。
甜絲絲的元宵餡是手工元宵最講究的地方。“曾花幾千元買機器,可就是沒有手工做的好吃。”陳順英至今仍堅持手工研磨餡料。為此,她特意從惠安定制了臉盆大小的碾磨石。提前一晚,她會在家中翻炒好花生、芝麻,和著冬瓜糖碾碎成細顆粒,放入白糖進行攪拌待用。
做好的元宵餡,隨后放進裝著糯米粉的大盆子里。陳順英的親家曹月文雙手拿起大盆,不停地搖晃。一顆顆餡料在盆子中來回翻滾,粘上糯米粉,越滾越大。期間,初見雛形的元宵,需不斷撈出沾水,再繼續(xù)沾粉。如此重復(fù)十多次后,就成了一個個元宵。
【習(xí)俗】
元宵節(jié):
春節(jié)第二個高潮
“元宵將春節(jié)推向第二個高潮。”廈門市民俗專家、廈門市民俗學(xué)會副會長郭坤聰介紹,農(nóng)歷十五距離“破五”(農(nóng)歷初五),已有10天,所以需要慶祝,寄托新年愿望——平安喜樂。吃元宵是元宵節(jié)的重要習(xí)俗之一,意味著團圓美滿,驅(qū)除不好的東西。在福建,除了元宵,還有祭祀的米龜和寓意發(fā)財?shù)陌l(fā)粿(米糕)。其中,元宵有小、中、大等不同的個頭,福州泉州比較大,廈門的則以中等大小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