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29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眼看就要開學了,可是作業(yè)還沒完成,有的孩子心慌慌,有的家長干脆直接動手助孩子“一臂之力”,加班趕作業(yè)。對此,老師認為有些暑假作業(yè)具有實踐性或研究性,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家長代勞就失去意義了。
紀先生這兩天下班回家就忙著整理女兒的假期生活記錄。“要把假期里做過的事拍下來,比如去哪里玩、在家里做家務(wù)等拍下來,再配上文字做成PPT。”紀先生說,女兒開學后才上二年級,這項工作她沒能力完成,本來想帶著她邊做邊學,可是教了一會兒就一肚子火,干脆自己做更省事。
陳女士最近也忙著替孩子完成研究性學習報告。老師要求孩子們分成小組,利用假期了解本地風土人情并形成報告。“讓孩子們自己出去不大放心,我們只好抽空帶他們參觀、游玩,孩子們倒是挺開心,可是要寫報告就發(fā)愁了,想想也只能家長代勞了。”
有的孩子認為反正暑假作業(yè)做了老師也不會看,于是耍起小聰明。比如,數(shù)學運算題要求算出全家平均年齡,孩子就回答:不知道,說了媽媽會生氣。關(guān)于做實驗記錄的題,要求“請你動手試一試”,孩子的答案是:不用試,不可能。
演武小學吳老師說,暑假兩個月安排得當,可以很好地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比如,參加社會實踐、開展研究性學習、外出旅游增長見識等,這些平時較難以進行的,放在假期正合適。有些低年級的作業(yè)可能需要家長參與,但是家長不應該完全代勞,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學會安排時間,而不是拖到最后才來應付。
廈門外附小謝老師說,一些主題研究性活動主要是讓孩子走出去,在準備、參與的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獲,總結(jié)報告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寫得有多好,只要是真實的,哪怕失敗也沒關(guān)系。報告寫得好不好不重要,關(guān)鍵是讓孩子真正參與,從中有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