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武大橋觀景平臺夜景。(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臺海網(wǎng)7月26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之前在公交車上,德國小伙Stephan第一次遠眺演武大橋觀景平臺,這里便成了他心向往之的地方——昨天是觀景平臺開放的第11天,已是他第三次來到這里。
Stephan是昨天進入觀景平臺的4937人次之一。作為一個全新的地標式景點,自本月15日開放以來,截至昨日,觀景平臺在短短11天內(nèi),迎來市民和游客89361人次。其中,有兩天突破9000人次,最高為16日的9653人次。
“在這里的感覺很好,風景好,空氣也清新。”Stephan昨天傍晚對記者說,喜歡在這里看很美好的廈門。除了成為新興的旅游景點,演武大橋觀景平臺還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它甚至已經(jīng)悄悄地改變了一些人的生活習慣。
今年80歲的蔡志金從觀景平臺出來,笑說自己這個“八十后”的生活習慣都變了,“早上就來觀景平臺散散步鍛煉身體,傍晚也來走一趟。”黃先生的跑步路線也改了——以前沿著馬路跑得不暢快,平臺開放后,他每天都要從沙坡尾繞路到觀景平臺,再跑到胡里山炮臺,“在
平臺上跑步的感覺很不一樣,海風一吹心情愉快,跑起來也輕松了很多。”
曾國慶和老朋友王德平相約一起來觀景平臺看看,“生活在廈門真的很幸運,在這么一個開闊的地方,想看海就看海,想看山就看山。”
收獲贊譽之余,由于開放時間較短及客觀條件的限制,作為一個全新的景點,觀景平臺本身的運行及周邊的交通,仍處在磨合之中。在這11天的開放時間里,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部分狀況:如平臺內(nèi)出現(xiàn)不文明行為,周邊交通出現(xiàn)擁堵狀況,本報也及時跟蹤關注,并做了系列報道。
針對平臺內(nèi)的不文明行為,觀景平臺管理處根據(jù)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加強了對應管理辦法,并將后續(xù)及時推出相關提升措施;針對周邊交通存在的問題,市大交通辦在平臺啟用前就高度重視,多次召集相關部門共同研究片區(qū)交通組織,并授權(quán)本報獨家發(fā)布了《沙坡尾片區(qū)(演武大橋觀景平臺周邊片區(qū))單向交通組織方案》——觀景平臺開放后的磨合,正在進行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