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5月24日訊 (廈門日報 文/圖記者 曾嫣艷 廖閩瑋)硬邦邦的大圓腦袋,全身金燦燦滑溜溜,兩只眼睛朝天瞪,頭頂凹凸不平的“大疙瘩”,嘴巴撐大可以塞進一只小拳頭。
昨日清晨,討小海的小嶝“夫妻檔”一起網(wǎng),撈起這只長相奇特的怪魚。
丑魚被飯館嫌棄
——老漁民那么多年也只抓到過兩三次,個頭這么大頭一回見
“這么丑的魚,不敢吃!”年輕人圍著怪魚,小心翼翼地撐開它那“地包天”的大嘴,看著滿是細齒的大口,還有像“舌頭”的東西及嘴里奇形怪狀的構(gòu)造,打趣地說,誰吃誰變丑,但一旁的老漁民們卻笑而不語。71歲的漁民老李說,當?shù)啬昙o大點的漁民管它叫“向天龜”(閩南語諧音),喜歡往沙里鉆。
昨日上午10點多,小嶝前堡里一對打魚夫婦從靠近金門的海域,捕上了這頭怪魚。因為長相怪異,島上的菜館紛紛“嫌棄”,最終老李的女兒,以每斤十元的價格買下它,4.5斤,一共45元。“這種魚有種騷味,放點當歸、枸杞,燉湯。”老李說,做漁民那么久,他也只捕上兩三回,一般一斤多重。但體積如此大的“向天龜”,他也是頭一回見。
晌午過后,這頭怪魚不動了,魚鰓和魚嘴不再一張一合,朝天的眼珠子也“爆突”了。這只沒有魚鱗的怪魚,有記者的前臂那么長,魚腹呈白色,嘴、背、鰭為金色,背上還有圓形的小淺斑點,通體滑溜溜,好像覆蓋著一層黏膜,身子摸起來軟軟的,但魚頭卻硬得如石頭。“僅僅一個魚頭,就占去了魚體積的三分之一。”從大嶝趕來探奇的航利,雙手托起怪魚,再次打量一番,“跟河豚有幾分相似,就怕它有毒。”
是鰧科魚類
——具體是哪種還有待確定,雖然丑但真的可以吃
在現(xiàn)場的所有人都叫不出這只“怪魚”的學名。
隨后,記者詢問了廈門海洋與漁業(yè)研究所的專家。專家們對照魚類圖譜后表示,根據(jù)照片判斷,這條魚背后有大白斑,應(yīng)該是鰧科魚類中的披肩鰧(téng)。它俗稱“向天虎”,與小嶝老漁民提到的“向天龜”頗為相像。專家說,鰧科魚類在圖片中共有三種,另兩種的胸鰭和照片中不同,只有披肩鰧較為吻合。
海洋三所的林龍山教授看過照片后也表示,應(yīng)該是鰧科魚類沒錯。不過林龍山教授說,這“怪魚”有可能是披肩鰧,也有可能是鰧科的另一種魚類,黃羽鰧,“得見過實物才好確定。”
記者了解到,披肩鰧和黃羽鰧都屬于底層魚類,喜歡潛伏在海底,分布區(qū)域在東海及臺灣海峽。雖然大家看了覺得“丑”,但是這兩種鰧科魚類真的都是可以食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