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可兒教昌吉孩子們唱閩南語歌曲。

▲楊慕指導昌吉孩子們唱歌。
臺海網6月23日訊(導報記者 朱黃 鄭麗金)一群新疆小朋友,用閩南語唱起《廈門親像一首歌》。這段由廈門攝影師“路白來了”拍攝自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的視頻,最近幾天持續(xù)刷屏,引來全網關注,視頻的播放量近1億次。
6月18日,來自廈門的博主“路白來了”,在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偶遇了幾個可愛的哈薩克族小朋友。博主與他們聊天時說自己來自廈門,孩子們立即像見到熟人般興奮起來。博主問:“小朋友,你們是什么民族?”一個哈薩克族小男孩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肯定是中華民族呀!”這句擲地有聲的回答后,小朋友們打開話匣:“福建廈門還幫我們很多,給我們建學校、送樂器……”孩子們還用閩南語唱起《廈門親像一首歌》:“從前我有聽人講,講廈門有一個鼓浪嶼……”
原來,這群孩子所在的學校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校園,系2021年由廈門援建而成。他們也通過廈門援疆教師,學會了這首在廈門廣為傳唱的閩南語歌。視頻中,他們的真誠感染了許多人,有網友留言:這是對對口援疆工作最動人的詮釋。
視頻里的女孩將來想考廈大
昨日,導報記者聯(lián)系到了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的老師王艷婷。她介紹:“我們和廈門來往頻繁,每年都有組織老師和學生去廈門交流學習。”今年1月,在福建援疆廈門分指揮部的支持下,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組織了8名校合唱團的學生到廈門研學,視頻里帶頭唱歌的女孩阿克瑪爾堅·哈那哈持和男孩哈尼·葉不拉依就在其中。
王艷婷介紹,今年1月份的廈門研學之旅,對于孩子們而言意義非凡,不少學生都是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出遠門。在廈期間,孩子們不僅參觀了鼓浪嶼、胡里山炮臺、陳嘉庚紀念館等景點,還走進了廈門多所小學參觀交流,與廈門的學生們互贈禮物,一起唱歌跳舞,并互相留下了聯(lián)系方式,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孩子是在去年7月份學會唱《廈門親像一首歌》的,教他們唱歌的是廈門援疆教師武素云的女兒張可兒。”王艷婷說,后來,開學以后,學校的音樂老師也一直在教這首歌,學生們都會。
此次視頻的爆火,讓孩子們都感到非常激動和開心。視頻里的男孩哈尼·葉不拉依說:“歡迎廈門的朋友來我們家,來新疆玩,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女孩阿克瑪爾堅·哈那哈持說:“廈門太美了,我長大了要考廈門大學。”
教孩子們唱歌的是來自廈門的她
新疆的小學生是怎么學會唱閩南語歌的?這要感謝廈門援疆的數(shù)學老師武素云母女,以及中國臺灣音樂人楊慕。
昨晚,導報記者電話采訪了遠在吉木薩爾縣參加援疆工作的杏濱小學老師武素云。武素云是數(shù)學科目教師,她告訴導報記者,她的女兒張可兒是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有音樂社團,武素云便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讓女兒利用實習的機會,把廈門的音樂帶到吉木薩爾?”
2024年暑假,大學畢業(yè)的張可兒到新疆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支教,用了一個月時間教會孩子們唱《愛拼才會贏》和《廈門親像一首歌》。“新疆孩子學習閩南語歌曲是很困難的。”武素云說,張可兒就把歌詞標注成拼音和文字來教孩子們。武素云透露,如今,《廈門親像一首歌》這首閩南語歌對于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學校很多活動孩子們都會唱起這首歌。“看到孩子們在視頻里唱得那么好,我女兒可高興了,甚至感動得有點想哭。”
歌聲感動了這首歌曲的作者
《廈門親像一首歌》的作者,中國臺灣音樂人楊慕也親自指導過這些小朋友。“去年我去過他們學校,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都會唱,已經都唱得很棒了。所以我只是帶著大家開心地玩一下。新疆的小朋友都能歌善舞,聲音都很棒。”孩子們的歌聲感動了楊慕,“我看過無數(shù)個這首歌版本,覺得新疆小朋友還是讓我最觸動的。因為自然、真誠、天真,非常純粹。當小朋友們想表達對廈門的一個感謝或者情感的時候,他們唱起這首歌來,讓我既開心又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