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4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12月1日,廈門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從武漢回到廈門,捧回了一塊獎牌——中國扶貧基金會授予該隊的“救災先鋒”榮譽稱號,表彰其今年馳援武漢抗疫、贛皖抗洪的貢獻。在2020年的前11個月,廈門曙光救援隊執(zhí)行救援851起,2019年全年執(zhí)行946起,主要包括:現(xiàn)場危機干預、生命營救和罹難者帶回。

廈門曙光救援隊進行高空速降演練。
據王剛介紹,廈門曙光救援隊目前有隊員137人,預備隊員976人,其中既有領導干部、企業(yè)老板,也有外賣小哥、車間工人。平時,這些隊員奔波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當隊里吹響集結號,他們就秒變?yōu)樽钣心醯膽?zhàn)友,挽救一個個生命。
救援是件專業(yè)門檻很高的事。隊里規(guī)定,每人都要根據自身特點,掌握兩到三項技能。技能包括“武”的,也包括“文”的,隊里需要攀巖、潛水高手,也需要互聯(lián)網達人。隊員黃阿祥是一家IT公司的老板,他基于釘釘開發(fā)了一個群呼應用,隊里接到A級緊急任務后,輸入文字即可一鍵電話群呼,確保全員最快響應。
預備隊員需攢夠學分才能“轉正”,學分來自線上線下的培訓和考試。“這是硬條件,我們的使命是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人。人命關天,必須把經驗、本領不過關的人排除在外。”王剛解釋道。
隊員們分文不取,加入隊伍全憑一腔熱血,助人救人后的成就感是最好的獎賞。“我們的隊服很酷,是定制的,只有正式隊員才有資格自費購買。”王剛笑言。
在廈門曙光救援隊的引領下,目前全國8個省份的41支曙光救援隊誕生、發(fā)展,共同組建了一個協(xié)作互助聯(lián)盟。廈門曙光救援隊作為標桿,向聯(lián)盟伙伴輸出理念、技術、管理和培訓。如今,廈門這張“生命之網”正在全國各地復制。
(記者 鐘寶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