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8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 通訊員 蘇吟芬 鮑玨文/圖)昨日,導報記者從廈門海關獲悉,中越海關聯(lián)合查獲一起走私穿山甲鱗片大案,涉案穿山甲鱗片達8.25噸。

日前,在海關總署統(tǒng)一部署下,廈門海關出動70余名警力,在兄弟海關以及公安部門的協(xié)助下,在廣西南寧、河北石家莊、福建莆田三地同步收網,抓獲主犯李某、鄭某等涉案嫌疑人8名,成功打掉1個瀕危物種走私犯罪團伙,摧毀了一條從非洲經越南至中國的跨國走私瀕危物種通道。
據悉,該案為近年來中國海關與越南海關聯(lián)合查獲的最大一起走私穿山甲鱗片案。
2018年,廈門海關緝私局圍繞一條瀕危物種走私情報線索開展研判,發(fā)現(xiàn)石家莊籍嫌疑人李某、莆田籍嫌疑人鄭某相互勾結在境外購買穿山甲鱗片,并從尼日利亞發(fā)貨至越南擬走私入境。廈門海關在總署緝私局的協(xié)調下,將該線索通報越南海關開展聯(lián)合經營。
今年3月,根據該關情報,越南海關在越南海防市一個申報為進口塑料粒(偽裝物為決明子)的貨柜中查獲穿山甲鱗片8.25噸。隨后,廈門海關開展統(tǒng)一收網行動,最終一舉摧毀了以李某、鄭某為首的跨國走私瀕危物種團伙。“8.25噸穿山甲鱗片,意味著16000只穿山甲慘遭殺害。”據廈門海關偵查民警透露,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走私分子利用藥材決明子等異味濃烈的物品掩蓋穿山甲鱗片氣味,充分表明走私分子了解海關查緝手段,具備較強反偵查能力。
據了解,穿山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保護動物。由于“物以稀為貴”,穿山甲鱗片在不少人眼中極具藥用價值,受市場高額利潤驅使,不法分子不惜偷獵、捕殺穿山甲,給瀕危野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極大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