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立交改造竣工,已恢復通車。
■海滄隧道正在施工中。
臺海網(wǎng)1月3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新年伊始,廈門市部分重點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機場立交提升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機場立交原有幾個方向的交通全面恢復。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施工進度已過半,跨海部分(A1標段)正在挑戰(zhàn)最大難關(guān)——海底風化深槽。
機場立交
既有匝道橋已建成通車 新建部分提前做好預留
機場立交改造是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本島端接線工程的組成部分,包括對既有的兩條匝道橋進行路線和標準等級的改造提升,及新建一座主線橋和三條匝道橋。截至目前,既有匝道橋改造部分已建成通車,恢復原交通功能;新建部分則提前為第二西通道做好了預留。
據(jù)了解,成功大道演武大橋方向右轉(zhuǎn)到枋鐘路主線的新匝道橋已經(jīng)順利開通,匝道橋長314米,先由成功大道主線劃出,中途分叉,一路通往枋鐘路輔道,此前已通車;一路駛往枋鐘路主線。與未改造前這里只有一條右轉(zhuǎn)到枋鐘路的匝道橋相比,功能上得到提升。
“通過主、輔道的分流,對提升通行的效率有比較大的好處。”廈門路橋集團項目經(jīng)理林路宇說,車主可以直接從匝道橋便捷地進入金尚路的下穿通道,也就是說,車主去集美大橋跟T4航站樓方向,更加方便了,不需要通過地面輔道來轉(zhuǎn)換;此外,去金尚路、太古生活區(qū)方向,可以從新匝道橋接入地面輔道的岔道通行。林路宇介紹,從成功大道演武大橋方向往火炬北路的一對往返匝道,還有從火炬北路連接枋鐘路的一對主線橋,目前還沒有開通。未來,要根據(jù)第二西通道的建設進度,分階段進行開放。
海滄隧道
新增工作面增加施工人數(shù) 預計今年年底貫通
目前,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施工正在廈門西海域海底巖層中穩(wěn)步掘進。
第二西通道,起點位于海滄區(qū)馬青路與海滄大道交叉口東側(cè),以海底隧道形式穿越西海域后,沿興湖路下穿前行,終于石鼓山立交東。路線長7.1公里,其中隧道長6.3公里,主線設雙向六車道。
第二西通道分A1、A2、A3三個標段,每一個標段進度均正常。從工程整體看,廈門第二西通道施工進度已經(jīng)過半,項目預計2019年底貫通,2020年底通車。
記者從廈門路橋集團獲悉,在隧道開挖面,工人們正在對海底風化深槽攻關(guān)。據(jù)了解,海底風化深槽是夾雜著海水和泥沙的破碎巖層,長度幾十米,為防止海水倒灌進隧道,必須提前摸清地質(zhì)狀況,制定周全的施工方案。為加快進度,施工單位將新增工作面,預計到今年3月,現(xiàn)場施工人員將從目前的600人增加到1000人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