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可的攝影作品。

今年4月,馬可在鼓浪嶼的仁愛醫(yī)院舊址拍攝。

■馬可用照片重述“春島”故事。圖為欣賞馬可的照片。
臺海網(wǎng)11月29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昨晚,荷蘭藝術(shù)家Marco van Duyvendijk(譯名馬可·凡·杜文戴克,下文稱呼馬可)攝影展在鼓浪嶼蟲洞書店舉行開幕式。2008年,馬可曾在廈門駐地創(chuàng)作,推出攝影展與《春島》雙語版。這是他時隔十年后,再次對廈門深度觀察創(chuàng)作。
這趟跨越十年的攝影之旅與荷蘭作家J.Slauerhoff描寫鼓浪嶼的《春島》緊密相關(guān)。85年前,Slauerhoff用文字記錄下琴島,而他的同胞馬可用照片加以演繹。
用照片重述“春島”故事,曾在荷蘭引起轟動
1933年,J.Slauerhoff是一名隨船醫(yī)生,每到一個港口,都會上岸用文字記錄見聞、感受。其中,最著名的是《春島》,用散文與詩歌的合集講述他在鼓浪嶼的所思所想。
75年后,也就是2008年,荷蘭藝術(shù)家馬可受荷蘭駐廣州總領(lǐng)事館邀請,來到鼓浪嶼。他看到《春島》之時,就想以它作為靈感之源,嘗試深入這座小島。一個月內(nèi),他循著書中的軌跡,拍攝了一系列照片,用照片重述“春島”故事?!洞簫u》雙語版也在那一年出版,不僅收錄原作者文稿,還結(jié)合馬可創(chuàng)作的攝影集。據(jù)說,雙語版在荷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十年前,荷蘭駐廣州總領(lǐng)事館與中國歐洲藝術(shù)中心合作,為馬可舉辦《春島》攝影展,開幕式選在11月28日。昨天正好是十周年的日子,荷蘭駐廣州總領(lǐng)事館與曉學堂文化蟲洞選擇這次攝影展也在這天開幕。曉學堂文化蟲洞負責人蘇曉東說,十年后,馬可再次記錄鼓浪嶼的變化,書店有幸參與其中,讓這場因書結(jié)緣的藝術(shù)對話延續(xù)。
十年后再拍鼓浪嶼,奔赴多地重逢拍攝對象
為了拍攝十年后鼓浪嶼的照片,馬可今年春天回到廈門,重返曾經(jīng)的拍攝地,穿過巷陌,深入城市深處,捕捉日常生活畫面,拍了大量照片。
為了找到十年前《春島》中的幾名拍攝對象,馬可去了上海、重慶、澳門、香港等地,因為當年的拍攝對象有的已經(jīng)移居別的城市。十年前,馬可拍過一名女孩,在鼓浪嶼上學舞蹈。他一直和這名女孩保持聯(lián)系,6年前還特地去上海重新為女孩拍照。這次,馬可聽說女孩在溫州永康做舞蹈老師,就在行程中加上溫州。馬可說,他們保持著很長的友情,他看著她長大,十年間多次拍照,而且是在不同城市,很特別。他還去找另一名拍攝對象,一名在鼓浪嶼島上學習鋼琴的女生,現(xiàn)在在上海工作。
在馬可的印象中,鼓浪嶼是個特別的地方。十年前的《春島》封面,用的是一張三角梅照片。馬可說,荷蘭人對三角梅不算很熟悉,他在廈門生活、創(chuàng)作時,對三角梅的印象很深,也很喜歡。把三角梅放在封面,就是因為覺得這張照片能表達鼓浪嶼的感覺。
走到哪里拍到哪里,街頭巷尾的小事也入鏡
與十年前相比,馬可覺得鼓浪嶼的環(huán)境有一些改變。他開玩笑說,十年前上島,揣一點硬幣就可以了,這次得用護照,還得過安檢。但和十年前一樣的是,他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樹木陰影,陽光下動人瞬間,只要有一刻打動了他,他就留存下來。
今年春天,馬可還去了鼓浪嶼種德宮,過后念念不忘,覺得自己沒拍好神塑的細節(jié)。于是,他帶上新鏡頭,特意又到種德宮拍攝兩次??吹揭蝗喊⒁淘诜N德宮里折金紙,為保生大帝的慶典忙碌,他覺得很特別,一邊觀察,一邊與阿姨們交流。
馬可還在廈門的大街小巷里尋找靈感。在大同路一帶,一件漿洗過的白襯衫,晾曬在窄窄的巷子里,陽光正好打在襯衫上,一陣微風吹過,馬可立刻拍下這一瞬間。他說,人、光、景物都剛剛好,那個瞬間對他很重要。
人物面對面
暫時逃離現(xiàn)代生活
在照片中體會平靜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回望過去,在這十年間,我的足跡遍布許多國家,我拍了幾千張照片,出版了七本相冊。10年前,我的兒子還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現(xiàn)在他即將升入高中。10年前,我沒有女兒,現(xiàn)在我女兒已經(jīng)在學習閱讀與拼寫了。”馬可詩意地說,再次踏上鼓浪嶼,讓他意識到科技是多么深刻地改變著這個世界。十年前,大家還不會沒完沒了地自拍,也不用擔心在街上會撞到忙著在手機上聊天、玩手游或者看視頻節(jié)目的人;而現(xiàn)在,他們甚至顧不上看一眼周圍的世界。
“我很好奇Slauerhoff先生會如何看待當下社會,我猜想他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雖然我不否認自己也是社交媒介上的活躍分子。”馬可說,今年他拍攝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不覺身處大自然中,如海邊、植物園,希望他的照片能讓大家暫時逃離現(xiàn)代生活,體會平靜與祥和。
去年,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馬可也知道這事,并希望歷史遺跡能得到更好的保護,也期待更多島上文化能傳承下去。
聲 音
一直以來,荷蘭與廈門的交流就很密切?,F(xiàn)在,荷蘭萊頓大學和廈門大學有很多交流,也有很多荷蘭年輕人來到廈門工作,在廈門有一百多名荷蘭人。荷蘭人覺得廈門的氛圍非常好,很放松,廈門人平易近人。鼓浪嶼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我非常喜歡。
——荷蘭王國駐廣州總領(lǐng)事館總領(lǐng)事郭媚姚
人物名片
馬可·凡·杜文戴克
出生于1974年,被認為是荷蘭攝影界的青年才俊之一,作品主要是游歷各國期間創(chuàng)作的,其近距離接觸拍攝主題的方法、對構(gòu)圖和顏色的巧妙運用,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

馬可再回鼓浪嶼深度創(chuàng)作。 林曉云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