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9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江小聰 吳鵬波 通訊員 鄭素描 夏海濱 文/圖)骰子搖起來,舞蹈跳起來,民族團結的氛圍感直接拉滿。9月26日晚,同安區(qū)大同街道鳳山社區(qū)古龍御園小區(qū)燈火璀璨、歡聲如潮,以“福籽同心愛中華·鳳山共筑團結情”為主題,同安區(qū)第十八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在這里舉辦。精彩的文藝表演和富有閩南特色的中秋博餅活動相融合,不僅帶來一場文化盛宴,也生動展現(xiàn)出一幅民族團結的和諧畫卷。
活動現(xiàn)場,《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朗誦富含深情,道出了各民族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高原藍》《愛我中華》等精彩歌舞表演,將不同的民族風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表演間隙,民族團結知識有獎競答穿插其中,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是幾月?”“福籽工程是哪個省份的品牌?”參與搶答的居民紛紛表示,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深化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
博餅區(qū)域人頭攢動,骰子在大碗中歡快地跳躍,碰撞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古龍御園物業(yè)主任林東路介紹說:“2017年至今,小區(qū)一直堅持舉辦博餅活動。今年規(guī)模更是達到了100多桌,鄰里之間從原本‘關起門來互不相識’,變成了‘圍坐一桌暢快話家常’,這份鄰里情誼越來越珍貴。”博到狀元的紀阿姨高興得合不攏嘴:“咱們圖的就是這股熱乎勁兒,比起那些禮品,能認識不同民族的新鄰居才是最珍貴的收獲!”
鳳山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林美玲告訴導報記者,社區(qū)內(nèi)居住著90多位來自苗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的居民,還有臺胞以及馬來西亞僑胞等。“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強大紐帶。我們巧妙地借助博餅這項深深烙印在廈門人骨子里的‘團圓儀式’,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民族團結、四海同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能摸得到骰子、看得到笑臉的真實溫暖。”林美玲說,此次活動通過文藝與民俗的巧妙融合,讓“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
據(jù)了解,同安區(qū)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期間,類似的活動一直在舉辦。通過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美好理念深深植入居民心中,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緊密團結與高度統(tǒng)一,為同安區(qū)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