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7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滔滔圭海,巍巍岐山,開臺先驅(qū),魂歸故鄉(xiāng)……”一紙祭文,道盡了對顏思齊的追思。日前,在臺灣嘉義水上鄉(xiāng)三界埔顏思齊的墓前,24位來自臺灣高雄、嘉義、彰化等地的顏氏宗親舉行了簡潔而莊嚴的祭拜儀式。與此同時,廈門海滄青礁村顏氏宗親,也在遙寄哀思。

顏氏宗親在開臺文化公園緬懷祖先。
據(jù)悉,早在2002年,兩岸顏氏宗親就搭建起溝通的橋梁。“臺南顏氏宗親最多,臺北、臺中、嘉義、彰化等地也有很多宗親。”海滄區(qū)青礁顏思齊文化中心主任顏建春告訴記者,對兩岸顏氏宗親而言,祭拜顏思齊不僅是緬懷祖先,也是對兩岸同根同源的認同。
據(jù)介紹,400多年前,生于廈門海滄青礁村的顏思齊率眾赴臺灣拓墾,自此顏氏家族在臺開枝散葉,世代綿延。如今,臺灣有顏氏后裔17萬余人,福建省有顏氏后裔16萬余人,海外顏氏后裔有11萬余人。“去年,大陸統(tǒng)編初中歷史教科書收錄了顏思齊率眾開發(fā)臺灣的史實內(nèi)容。前幾天,我們還為此舉辦專家研討會,邀請專家探討顏思齊開臺的現(xiàn)實意義等。”顏建春告訴記者,他們希望更多人知道顏思齊開臺事跡,讓兩岸同胞“不忘中華血脈的傳承”。
兩岸顏氏宗親還群策群力,想出不少宣傳顏思齊開臺事跡的好點子。海滄區(qū)青礁顏思齊文化中心秘書長顏水榮向記者展示了一本小冊子,里面寫的都是根據(jù)顏思齊故事改編而成的歌曲等。顏水榮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顏氏宗親的心血。“我們還想把顏思齊的事跡改編成薌劇、木偶戲、歌曲、音樂劇等。”顏建春告訴記者,他們把這些想法與臺灣顏氏宗親溝通后,得到了廣泛認同;臺灣顏氏宗親也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出布袋戲、歌仔戲等作品,傳播顏思齊事跡。(記者 陳翠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