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20日訊 據廈門電視臺報道 18日晚上,我們欄目播出了筼筜湖導流堤紅樹林生存狀況變差,部分紅樹出現倒伏死亡,相關部門卻遲遲未處理保護的新聞。今天,記者也找到了筼筜湖紅樹林的主管部門——市筼筜湖保護中心,了解了相關情況。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保護工作遲遲沒有開展,接下來的保護工作又將如何進行?
上午,記者來到市筼筜湖保護中心了解相關情況,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對我們新聞中提到的問題,他們十分重視,并馬上派人到現場進行了查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湖面的衛(wèi)生保潔和樹木修剪環(huán)節(jié),他們確實存在紕漏,目前他們已經安排了相關人員,將對筼筜湖湖面以及紅樹林內的枯枝、落葉等垃圾進行清理,并加強日常巡查,保持湖面的清潔。另外,針對觀鷺臺部分樹木生長茂盛、擠壓紅樹生長空間的問題,工作人員也表示,他們會馬上對導流堤以及觀鷺臺的樹種進行清點,并及時開展樹木修剪工作,讓各個樹種都能有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另外工作人員還表示,這片紅樹林根部的土壤,是由木質圍堰固定在導流堤旁的,經過近20年的湖水浸泡,這些圍堰已經出現腐爛、坍塌的情況,在湖水的沖刷下,土壤發(fā)生流失,導致了部分紅樹的倒伏和枯死。在今年4月份啟動的筼筜湖生態(tài)環(huán)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中,他們本來計劃對這片紅樹林下方的土壤建設護樁,重新設置圍堰,但由于每年的5月到7月,剛好是白鷺的繁殖期,所以他們調整了這項工程的施工時間。
市筼筜湖保護中心規(guī)劃建設科科長 陳文陽:因為現在這個時期剛好是處在鳥類繁殖期的范圍,基于保護鳥類的情況,同時對整個紅樹林,包括湖中心的白鷺島的施工工藝和方案設計,做了一定的深化。
工作人員介紹,筼筜湖生態(tài)環(huán)境整治提升工程目前已經開始施工,內導流堤附近水體的清淤和紅樹林護樁的施打工程將錯開白鷺的繁殖期,安排在8月開始,他們也會在施工過程中,同步安排紅樹的補種工作,盡快恢復筼筜湖紅樹林的美麗景觀。
市筼筜湖保護中心規(guī)劃建設科科長 陳文陽:筼筜湖生態(tài)環(huán)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是4月初進場,目前是在試運行狀態(tài) 計劃工期是一年,筼筜湖的紅樹林維護的施工,預計可能8月份,要3至4個月的時間,補種會根據有關的結合時間節(jié)點來進行局部的補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