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23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1984年的榮譽證書和勛章、1987年的自行車牌照、1989年的自行車執(zhí)照……昨日上午9時,一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展覽——“四里印象”,在筼筜街道四里社區(qū)老人服務中心正式開展,筼筜街道社建辦代表、大黨委成員單位代表以及四里居民代表等應邀到場觀展。

“四里印象”昨日正式開展,吸引了眾多居民來觀展。記者 陳理杰 攝
此次展覽由筼筜街道四里社區(qū)黨委、居委會主辦,思明區(qū)孝善養(yǎng)老社會服務中心承辦,以“四里人”這一主體為核心策展,設置了“辛勤奮斗的四里人、建設家園的四里人、接地包容的四里人、偏愛古早的四里人、親鄰友愛的四里人、幸福自在的四里人”六大板塊,通過圖文展示、視頻觀賞、現(xiàn)場講解等形式,形象地呈現(xiàn)“四里人”的生活場景,生動地講述四里人的“來處”、建設四里的過程以及四里特有的人文內(nèi)涵等故事,表現(xiàn)了四里人熱愛幸福生活,和他們對湖濱片區(qū)改造的支持與期待。
據(jù)悉,四里社區(qū)的樓房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初,大多是當時單位出資建設的員工宿舍樓。許多老一輩的特區(qū)建設者就住在這里,他們年輕時兢兢業(yè)業(yè)、辛勤奮斗,把勤勞、質(zhì)樸、知足的精神品質(zhì)帶到了四里。他們堅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近40年過去了,已近不惑之年的四里,歷經(jīng)歲月風霜洗禮,雖已不是當初“俊俏”臉龐,但依稀可見其“可愛模樣”:濃郁的80年代建筑風格和精巧設計,令四里的一磚一瓦都別具特色;在那個自行車流行的年代,每家每戶基本都有專屬的自行車房;跳躍的綠白格花磚,透露出80年代四里人的審美品位。
今年,湖濱片區(qū)改造提升項目正式啟動,一方面懷揣著對湖濱新家園的期待,四里人熱烈響應、積極配合;另一方面,面對生活了近40年的家園即將迎來改造,四里人充滿了眷戀不舍。房屋雖已老舊,但對四里人而言,亦是守護了近40年的家。為了留住這屬于四里人的獨特回憶,早在半年前,四里社區(qū)黨委、居委會便開始著手策劃和籌備“四里印象”展覽。從居民代表訪談、老物件征集、取材拍攝到展覽文案撰寫、培訓居民作為講解員,歷時半年多才完成所有準備工作,最終展覽與大家見面。
“我們希望通過拍攝四里街景影像、收集居民的老物件來記錄即將過去的這段歷史。等到四里新家園建成,居民回遷后,我們將在四里居委會專門騰出一個空間來陳列這些歷史影像和老物件,供大家參觀,把四里人的奮斗精神傳承下去。”四里社區(qū)黨委書記鄭潔靈說。
據(jù)悉,“四里印象”集中展覽時間為12月21日至25日。集中展覽結(jié)束后,將繼續(xù)開放自助參觀直至四里啟動搬遷改造。感興趣的市民可自行前往觀展,聽四里人分享屬于他們的奮斗故事。(記者 廖賜賢)


 
          


